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癥狀
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由Albrigh在1937年首次報告。本病臨床表現差異很大,輕者僅有輕度低血磷血癥而無臨床癥狀,重者可有嚴重的骨疾患。
患者出生后即可有低磷血癥,但大多遲至6~l2個月才出現臨床癥狀。通常由于患者將近周歲時下肢開始負重才發現癥狀。開始發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為最早癥狀,其他佝僂病體征很輕,較少出現肋串珠和郝氏溝,不表現出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常見的肌張力低下。常不被家長注意。較重病例有進行性骨畸形(如雞胸)和多發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尤以下肢明顯,甚至不能行走。嚴重畸形,身長的增長多受影響,容易導致骨折發生。牙質較差,牙痛,牙易脫落且不易再生。
X線骨片可見輕重不等的佝僂病變化,活動期與恢復期病變同時存在,在股骨、脛骨最易查出。實驗室所見主要以低血磷為主,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尿磷增加;鈣從腸道吸收不良,尿鈣減少或正常。尿常規和腎功能正常,尿中無氨基酸。腎小管回吸收磷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