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糖尿病本身的臨床表現
可癥狀不典型或具有多飲,多尿,多食,乏力,困倦,消瘦等特征性改變以及糖尿病合并其他并發癥時的相應表現。
2.高血壓的臨床表現
早期可無癥狀或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眼花,食欲不振,耳鳴,失眠等,癥狀與血壓水平可不一致,體檢可有主動脈瓣第二心音亢進,長期高血壓可出現左心室肥厚的體征。
3.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特有表現
①臥位高血壓伴直立性低血壓:
伴有自主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易出現臥位血壓正常或升高伴直立體位的血壓降低,維持直立血壓需要心排出量,有效循環容量,壓力感受器反射激活各種血管活性激素等的共同作用,此機制中的任一環節異常都將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的可能,糖尿病時可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環節障礙,無法有效代償以致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②低腎素或腎素正常的高血壓:
糖尿病無腎病者血漿腎素活性多正?;蛞恍〔糠謱俚湍I素活性,合并較嚴重程度的腎病時多出現低腎素,低血管緊張素,低醛固酮的改變。
二、診斷
1.高血壓的診斷
1999年WHO對高血壓診斷進行了新的定義和分級。但美國糖尿病和高血壓研究小組因考慮到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險性,則提倡血壓在140/90mmHg(18.6/12kPa)以上即應開始治療。
2.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分類
原發性高血壓多見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可能性較大;收縮期高血壓多見于老年人,一般認為由血管的順應性下降所致。
收縮期高血壓:即當舒張壓<90mmHg(12kPa)時,收縮壓<140mmHg(18.7kPa)正常血壓≥140mmHg(18.7kPa)單純收縮性高血壓140~149mmHg(18.7~21.2kPa)臨界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
(2)由糖尿病腎病所致的高血壓:
一般認為在糖尿病初期,患者從有微量白蛋白尿時就有血壓升高的傾向,一旦進展至臨床糖尿病腎病和腎功能不全階段時,則2/3~3/4的患者合并高血壓;另外,糖尿病常合并腎動脈硬化和慢性腎盂腎炎等,亦可能使血壓升高。
(3)伴有站立性低血壓的高血壓:
臥位高血壓,立位時體位性低血壓(或血壓正常),多認為由糖尿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所致。
(4)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壓:
與非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一樣,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亦需尋找引起血壓升高的其他繼發性高血壓:
①內分泌性高血壓:
庫欣綜合征或庫欣病、嗜鉻細胞瘤(或嗜鉻細胞增生)、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肢端肥大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均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并常合并糖尿病;
②腎性高血壓:
包括腎實質疾病(各種急性和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盂積水、多囊腎等)、腎血管疾病(腎動脈纖維肌性結構不良、腎動脈粥樣硬化、腎動脈栓塞、多發性大動脈炎引起的腎動脈狹窄等)和腎外傷性疾病(腎周圍血腫、腎動脈血栓和腎動脈夾層血腫等);
③心血管性疾?。?p class="article_content_text">主要有動靜脈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主動脈縮窄等;
④神經系統疾?。?p class="article_content_text">由于顱內腫瘤、炎癥、腦血管疾病或腦外傷等原因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均可發生高血壓,間腦綜合征由于間腦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障礙,可引起血壓升高;
⑤其他原因:
妊娠毒血癥、血卟啉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絕經期綜合征和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和避孕藥等)的不良反應。
3.頭部表現
頭痛、頭脹、頭暈、耳鳴、失眠、頸項僵硬、視物昏花。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動脈硬化,變細,動靜脈交叉壓迫,滲出,出血,視盤水腫,有時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并存,導致失明。
4.心臟表現
長期高血壓出現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形成高血壓心臟病,病人會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乏力,查體可見心尖搏動強而有力,呈抬舉樣,心界向左下擴大,主動脈瓣聽診區,第二心音亢進,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雜音。嚴重時出現心力衰竭。
5.出現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