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肺炎球菌腦膜炎多繼發起病,多在原發病后1周以內發生。病情發展多急劇。
(1)繼發于顱腦外傷者,可在10天至1個月以上發生。原發病及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均可出現。此類腦膜炎起病急,有發熱、劇烈頭痛、嘔吐、全身軟弱、意識改變、頸強直、凱爾尼格征與布魯津斯基征等腦膜刺激征陽性及顱內高壓表現。皮膚病變較少,皮疹不常見,皮膚瘀斑、瘀點更少有。
(2)繼發于中耳炎、乳突炎等腦膜炎患者,發病約在1周左右,多發展迅速,可很快出現意識障礙。本病常因病情較重容易引發并發癥,確診較晚、治療不當也是并發癥出現的原因,常見的有硬膜下積液、積膿或腦積水等;其次為以動眼、面、滑車及外展腦神經為主的腦神經損害。本病如有肺炎或敗血癥,尚可同時有膿胸、肺膿腫、心包炎、心內膜炎及腦膿腫等。
(3)本病嬰兒感染居多,嬰兒肺炎球菌腦膜炎神經癥狀嚴重,表現為極度煩躁不安、驚厥、嗜睡、厭食、噴射性嘔吐,有時角弓反張。體格檢查常可發現囟門隆起,但有嚴重嘔吐、失水者,囟門隆起可不明顯。老年患者腦膜刺激征不明顯。
(4)少數患者可以反復發作,復發性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反復發作的原因有:①頭部外傷,由于顱骨骨折(篩板骨折最常見),發生腦脊液鼻漏,細菌從鼻咽部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發病。②先天性解剖缺陷,如先天性篩板裂、先天性皮樣竇道、腦膜或脊髓膜膨出等,細菌可直接到達腦膜。③腦膜旁有感染灶,如慢性乳突炎或鼻竇炎。④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或用免疫抑制劑者及兒童期作脾切除或脾萎縮者,均易引起肺炎球菌腦膜炎反復發作。⑤治療不徹底,腦脊液極度稠厚,易于形成粘連及膿性包裹,影響藥物的療效,導致治療效果不良。
本病依據流行病學,發熱、頭痛伴腦膜刺激征、顱內壓增高,等臨床癥狀以及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等球菌感染史、顱腦外傷病史等可以診斷。進一步的確診的手段有腦脊液細菌培養檢測,腦CT、胸透、顱骨X線檢查等影像檢查。對于犯病的嬰幼兒的診斷須結合多種手段以達到盡早明確疾病性質,方便施治。肺炎球菌腦膜炎病情發展多急劇,發病癥狀嚴重,雖有藥物治療,但病死率仍保持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