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壓迫癥癥狀診斷
一、癥狀
臨床表現因病變性質的不同和病灶所在部位、發展速度、波及范圍的不同而異。如脊髓腫瘤通常發病緩漸,逐漸進展;脊椎轉移癌及硬脊膜外膿腫常引起急性壓迫癥狀;脊椎結核所致的脊髓壓迫癥狀可緩可急。一般而言,其臨床癥狀的發展過程為:
1、脊神經根受壓癥狀:
常因一或多條脊神經后根受壓而產生燒灼痛、撕裂痛或鉆痛,并可放射到相應的皮膚節段,當活動脊柱、咳嗽、噴嚏時可引起疼痛加劇,適當改變體位可獲減輕,這種首發的根性疼痛癥狀常有重要定位診斷意義。硬脊膜炎、髓外腫瘤尤其是神經纖維瘤和各種原歷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覺過敏或異常區,倘功能受損時,則可引起節段性感覺遲鈍。如病灶位于脊髓腹側時,可刺激和損害脊神經前根,引起節段性肌痙攣和肌萎縮。
2、脊髓受壓癥狀
(1)運動障礙。脊髓前角受壓時可出現節段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癥狀,表現為由受損前角支配范圍內的肢體或軀干肌肉萎縮、無力、肌肉纖顫。當皮質脊髓束受損時,引起受壓平面以下肢體的痙攣性癱瘓一癱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慢性病變,先從一側開始,后再波及另側;急性病變,常同時波及雙側,且在早期有脊髓休克階段(病變以下肢體呈弛緩性癱瘓),一般約2周后才逐漸過渡到痙攣性癱瘓。倘病灶在腰骶段、上運動神經元性損害癥狀則不會出現。
(2)感覺障礙。當病變損害脊髓丘腦束和后束時,引起損害平面以下的軀體的束性感覺障礙。如先損害一側的上升性感覺傳導束路,則表現為損害平面以下同側軀體的深感覺障礙和對側的淺感覺障礙;病灶發展至脊髓橫貫性損害時則損害平面以下的深淺感覺均有障礙。髓外壓迫病變,痛溫覺障礙常從下肢開始、延展至受壓平面;髓內壓迫病變,痛溫覺障礙多從受平面向下延伸。感覺障礙的平面對病灶定位常有較大參考價值。
(3)反射異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損,則該節段內的正常生理反射減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診斷。一側錐體束受損時,病灶部位以下同側的腱反射亢進,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遲鈍或消失,病理征陽性;當雙側錐體不受波及時,病灶以下雙側均同出現反射異常和病理征。
(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病變水平以下皮膚干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體水腫。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壓迫病變,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為急劇受損的休克期,則自動排尿和排便功能喪失,以后過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變則表現為尿、便潴留。髓內病變出現膀胱障礙較髓外病變早。下頸髓病變可產生Horner征。
脊髓慢性受壓過程中可經歷脊髓半橫貫損害到橫貫性損害的發展過程,這種現象以髓外腫瘤易于見到。半橫貫損害是指損害平面以下同側的深感覺障礙和錐體束征以及對側的淺感覺障礙(脊髓半切綜合征);橫貫性損害是指損害平面以下雙側深淺感覺、錐體束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3、脊椎癥狀:
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壓痛、叩痛、畸形、活動受限等體征。
4、椎管梗阻:
壓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網膜下腔發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表現為腰椎穿刺時的腦脊液壓力降低、缺乏正常時隨呼吸和脈搏出現的腦脊液壓力上的波動,奎肯試驗顯示不全或完全梗阻。腦脊液外觀可呈淡黃或黃色,蛋白量增高。腰穿后常可出現神經癥狀的加重,對疑為高頸髓段病變者腰穿時應格外小心,以免癥狀加重,引起呼吸肌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