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隙感染預防
(一)治療
1.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選用足量抗生素并給以全身支持療法。在全身與局部癥狀消退后還需口服抗生素4~6周。
2.局部引流
對神經根刺激癥狀明顯,難以忍受者,可行椎間盤穿刺抽吸,或留塑料管引流,同時可獲得病原菌。
3.酌情施術
由于診斷往往遲延,特別是血源性椎間隙感染診斷不易,局部組織粘連明顯,手術操作困難,并發癥多,因此,手術適用于已出現截癱的患者。手術方法有兩種:椎板切除減壓術和病灶清除術。
4.對椎節不穩定者可行融合術
部分慢性病例癥狀反復出現,對出現脊椎不穩定表現者,如一般情況良好,為減少并發癥,可以做病灶清除術或脊柱融合術。
(二)預后
經過治療,約1/2的病例病變局限于椎間盤內,另1/2病例的病變炎癥擴展至鄰近椎體。后期表現為出現骨橋,極為堅硬。除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外,一般很少有骨性融合。
有幾個因素不利于預后:
1.慢性病例
大多數診斷延遲,主要因X線表現出現較遲難以在疾病的早期得以識別之故。目前,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與MRI檢查可以幫助及早診斷。
2.遷延型
本病有慢性遷延性傾向,并影響預后,但所幸兒童病例少見。
3.出現脊髓損害者
根據手術所見,引起截癱的主要原因為炎性肉芽組織向后方伸展侵入腦脊膜與脊髓。脊髓損害的機制為受壓、硬膜炎性浸潤和水腫以及脊髓血管感染性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