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隙感染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椎間隙感染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白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
(二)發病機制
細菌進入椎間隙的途徑有兩種:
1.經污染手術的器械直接帶入椎間隙
以往最常見的是椎間盤手術后感染,發生率在0.1%~0.5%之間。近年來,經皮穿刺椎間盤抽吸術和經內鏡椎間盤切除術盛行,一旦器械消毒不嚴格,亦可發生椎間隙感染。因此,總的發病人數有所增加。
2.經血液途徑播散
一般認為成人椎間盤無血供,但也有人認為30歲以下時有充足的血供,甚至認為至老年期仍有血供。隨著年齡的增大,來自鄰近椎體穿透椎體骨板進入髓核的血供逐漸減少,但從周圍血管仍可獲得足夠的側支循環。因此,可以認為椎間盤感染的來源與椎體感染的來源相似。原發病灶大都來自皮膚、黏膜或泌尿道,可能系通過Batson脊椎靜脈叢的反流而致。有報道于導尿術后發病,并獲得陽性血培養。以來自泌尿道的感染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