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組織病理:皮損表現為表皮下大皰和真表皮分離,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與臨床外觀相一致,炎癥細胞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
電子顯微鏡觀察:見錨原纖維數量減少,及致密板下的無定形電子致密帶,大皰可能形成于致密板分離的基底膜間隙內。
直接免疫熒光檢查:有IgG、IgA、IgM、B因子等沉積于真表皮結合部位,是最常見的免疫球蛋白類型,呈現基底膜帶明顯的線狀熒光帶。間接免疫熒光方法可以檢測EBA患者血清有抗真表皮結合部位的IgG自身抗體。
免疫電鏡定位:免疫沉積在真表皮結合的位置是EBA診斷的金標準。EBA患者免疫沉積位于基底膜帶的致密板下方,這一點與大皰性類天皰瘡完全不同,它的免疫沉積位于半橋粒區域或基底膜透明板而瘢痕性類天皰瘡的靶抗原局限于透明板內。
鹽水分離皮膚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將正常人皮膚孵育在1M NaCl,可使真表皮結合從透明板部位清晰的破壞分離,這種分離使得大皰性類天皰瘡(BP)抗原位于表皮側。而其他的基底膜成分位于分離的真皮側,這種分離的皮膚可用于對EBA和BP的血清進行鑒定。假如血清抗體是IgG并且標記于表皮側,BP的診斷應考慮。反之,抗體結合于分離皮膚的真皮側,該患者應被考慮為EBA或大皰性SLE。
鹽水分離皮膚直接免疫熒光試驗:皮損周圍用1M冷鹽水從真表皮結合分離。用直接免疫熒光方法染色可見免疫沉積物位于分離皮膚的真皮側。
Western免疫凝集實驗:EBA患者血清的抗體能與含有Ⅶ型膠原人基底膜290kDa帶蛋白結合,這個蛋白帶是Ⅶ型膠原的2鏈。有人最近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EBA患者血清特異性抗Ⅶ型膠原抗體比免疫熒光法和Western免疫凝集試驗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