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癌檢查
一、檢查:
1.痰細胞學檢查:一般認為中心型肺癌痰檢的陽性率較周邊型高。如果痰標本收集得當,3次以上取系列痰標本可使中央型肺癌的診斷率提高80%。小細胞肺癌細胞學診斷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的符合率最高,其次為鱗癌。腺癌的符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某些低分化腺癌、鱗癌和大細胞未分化癌在鑒別上有一定困難,有時很難定型。陽性率的高低還取決于標本的質量和送檢次數。一般認為送檢4~6次為妥。
2.支氣管鏡檢查:纖維內鏡檢查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很多內臟疾病不可缺少的檢查手段之一。纖維支氣管鏡可在局麻下進行,操作方便,患者痛苦較少,可視范圍大。主支氣管、葉支氣管、段和次段支氣管的病變均可看到并可取活檢、刷片、照片。不但可診斷肺癌,對癌前病變也可確定性質和范圍。在肺癌的診治上已成為常規的方法之一。氣管內的腫瘤通過活檢、刷取或沖洗得到細胞學檢查來診斷。周邊腫瘤也可以通過熒光導引經支氣管吸取細胞進行診斷。近年來并發展可在鏡下注射藥物或導入激光治療。經支氣管鏡活檢的主要并發癥是出血、喉痙攣、低氧血癥、氣胸和感染加重。
3.經胸腔的細針穿刺活檢:經胸腔的針刺活檢診斷,對可疑的周邊病灶比支氣鏡檢查更為可靠。通常是在X線透視下進行,如果病灶靠近胸壁在超聲指引下進行更有幫助。如果病灶在透視下不容易看到或是靠近致命器官大血管,在CT指引下針刺取活檢更好。經胸腔針刺活檢的常見并發癥是氣胸。
4.開胸活檢:開胸活檢是損傷最多的檢查方法。但是在其他方法不能作出肯定診斷時,開胸活檢有時也是必要的。對于一個有肺實質孤立結節,除非放射或臨床能夠肯定是良性的之外,“觀察等待”的態度對肺癌是不可取的。如果病人一般情況好應當開胸活檢。肺癌即使腫瘤直徑小于2cm,仍可以轉移至局部淋巴結和全身擴散。
5.血清學檢查:部分肺癌患者的血清和切除的腫瘤組織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激素、酶、抗原和癌胚抗原等。其中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EC)在小細胞癌中的陽性率可達成100%,敏感度為70%,與病情分期、腫瘤負荷密切相關,可考慮作為小細胞癌的血清標志物。癌胚抗原(CEA)在肺腺癌中陽性率達60%~80%,反映病情變化。但是,上述檢查都缺乏特異性,僅有參考意義。
6.影像室檢查:肺癌的影像診斷中,最基本的是胸部X線攝片,體層攝影則是胸片的補充檢查方法。但我們也得承認隨著CT、MRI在傳統的胸部X線診斷基礎上,對肺癌的定性、定位、分期的診斷有了很大的提高。
1)肺癌的X線表現:
①中央型肺癌:
A.瘤體征象:體層片上可顯示病變支氣管腔的狹窄和其周圍的管壁腫塊,并可顯示管內型癌腫在胸片上一般不能明確顯示的軟組織腫物陰影。支氣管體層片上可表現為支氣管腔狹窄呈鼠尾狀,或支氣管管腔呈局限性環形狹窄;也可見支氣管腔突然呈杯口狀;或可見支氣管管腔閉塞,漸而變細,呈漏斗狀,中心常偏一側。
B.支氣管阻塞征象:
a.局限性肺氣腫:是中央型肺癌的早期征象,表現為受累范圍內肺體積增大,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紋理稀少。
b.阻塞性肺炎:中央型肺癌60%~80%發生于段支氣管內,部分涉及葉支氣管。胸片顯示段或葉分布的淡薄陰影伴肺紋理增深。
c.肺不張:腫瘤增大,加上炎性分泌物和水腫所致支氣管完全阻塞的結果。肺不張的直接征象為:葉間裂移位,阻塞的肺葉、肺段密度增高,血管和支氣管影聚攏。間接征象有縱隔和肺門向患側牽拉移位,膈肌升高,肋間隙狹窄,胸廓變狹。如肺不張伴有肺門腫塊時,可見肺不張下緣伸橫“S”形邊緣。
?、谥車头伟罕憩F為密度不勻之不規則浸潤樣影,瘤體可呈平滑邊緣的無分葉球形,但多數情況下,瘤體邊緣是分葉狀的,即謂之“分葉征”。肺癌的分葉征象出現率較高達80%,故對其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瘤體陰影的邊緣在X線片上常較模糊而不銳利,典型者為細短狀毛刺影。如發生癌性空洞,形態可分為厚壁空洞、薄壁空洞和多發小空洞??斩幢诘母鞑糠趾癖〔粍颍瑑缺诓徽?,有時可見附壁結節??斩炊嘁娪邝[癌。
?、奂氈夤?肺泡癌:有2種類型的表現:結節型與圓型肺癌的病灶不易區別。彌漫型者為兩肺大小不等的結節狀播散病灶,邊界清楚,密度較深,隨病情發展逐漸增多和增大,常伴有較深的網織狀陰影,表現頗似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應予鑒別。
?、芊伟┺D移的X線征象:
A.淋巴結腫大:通常X線平片上就能夠顯示,主要表現為肺門陰影增大,肺門腫塊。
B.血行轉移:可發生在同側或對側肺,也可兩側肺均發生。X線表現為肺內多發結節狀或小斑片狀陰影,大小不等,密度均勻較淡,少部分轉移灶可有空洞形成,單個孤立性轉移灶可有分葉。
C.胸腔侵犯:肺癌侵犯胸膜,可產生胸腔積液,大多數為血性。積液量往往較大,且發展很快。有時,胸腔積液可由于包裹局限在葉間裂,也可在肺底部積聚。
D.胸壁侵犯:肺癌直接侵犯胸壁、肋骨、脊柱,產生軟組織腫塊和肋骨、脊柱骨破壞。
E.心包侵犯:主要表現為心包積液,心影增大,呈燒瓶樣,心臟搏動減弱。
2)肺癌的CT表現:胸部CT對常規胸片上難以顯示的肺隱蔽部位,如胸骨后方、心后區、脊椎旁、奇靜脈食管窩、肺尖部肺門后方、后肋膈角等處腫瘤的顯示明顯優于X線片。螺旋CT(spiral CT)對病灶大于3mm者多能發現。它對轉移癌的發現率比普通段層高。
3.核素檢查:應用放射性核素顯影的方法診斷肺癌,已成為肺部疾病的重要輔助診斷方法。根據核素顯影方式的不同,而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肺部病變性質不同,局部肺功能受損狀態也不同,可在核素顯像圖上呈現相應的放射性缺損區,從而可做出病變性質的分析,此種肺顯像稱為陰性顯像。另一類是根據腫瘤對某種核素的特殊親和性而得出腫瘤部位核素聚集的顯影圖像,稱為陽性顯像。目前對肺癌多用半衰期短的陽性顯影劑,如枸緣酸鎵、鈷博來霉素等有親腫瘤特性。在正常和非腫瘤部位濃聚減少,可以此來鑒別肺腫瘤的良惡性,但特異性差,假陽性高達35.7%。
上述分期試用于臨床治療。T、N、M的含意,分別解釋于下:
T原發支氣管肺癌。
T0未發支氣管肺癌。
Tx細胞學陰性,未找到腫瘤。
Tis原位癌。
T1腫瘤的最大直徑≤3.0cm,周圍為肺組織或臟層胸膜所包繞。支氣管鏡檢查時未見向葉支氣管侵犯。
T2腫瘤的最大直徑>3.0cm,或侵犯臟層胸膜或擴展到肺門區的肺不張、阻塞性肺炎者。支氣管鏡可見腫瘤的近端位于葉支氣管內或距離支氣管隆凸2.0cm以上。
T3腫瘤大小不論,直接擴張到胸壁(包括上溝瘤),橫膈或縱隔胸膜或心包,未侵犯心臟、大血管、氣管、食管或椎體者或未侵及氣管隆凸的位于主支氣管離氣管隆凸2.0cm以內的腫瘤。
T4腫瘤大小不論,侵犯縱隔或心臟、大血管、食管、椎體或氣管隆凸者,或有惡性胸腔積液者。或有Pancoast綜合征。
N0未證實有區域淋巴結的轉移。
N1轉移至支氣管周淋巴結或同側肺門區淋巴結或向二者轉移,包括直接擴展。
N2轉移至同側縱隔淋巴結及氣管隆凸下淋巴結。
N3轉移至對側縱隔淋巴結,對側肺門淋巴結,同側或對側斜角肌或鎖骨上淋巴結。
N0尚未有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說明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