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查
1.外周血
(1)紅細胞:
CLL病程晚期可出現貧血,最常見原因為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引起正常造血功能抑制。在歐美國家約20%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在中國合并者罕見。其他原因為脾功能亢進。貧血大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2)淋巴細胞:
CLL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計數>5×109/L,典型患者多在(10~200)×109/L之間,最高可超過500×109/L。淋巴細胞外形與成熟小淋巴細胞相同,胞質少,胞核染色質呈凝塊狀。細胞在涂片過程中易破碎,產生典型污狀細胞。
(3)粒細胞:
粒細胞比例下降,常低于40%,尤以晚期明顯,但早期粒細胞絕對計數正常或增加。
(4)血小板:
血小板減少可源于白血病細胞骨髓浸潤,脾功能亢進,少數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
2.骨髓象
骨髓檢查對于CLL診斷不是必需的,但對臨床分期預后判斷有益。增生活躍或極度活躍,淋巴細胞明顯增多,比例>40%的有核細胞數。淋巴細胞形態同血象,大多為成熟小淋巴細胞,也可有少量幼稚淋巴細胞,在病程晚期尤多見。
3.Coombs試驗陽性。
4.骨髓活檢
淋巴細胞呈不同形式的浸潤,其浸潤類型與CLL患者預后直接相關:分別有以下幾種:
①骨髓間質浸潤:淋巴細胞浸潤呈帶狀,約1/3患者呈上述表現,常為早期,患者預后較好;
②結節狀或結節狀與間質混合浸潤:10% CLL患者呈結節狀,25%患者呈結節狀與間質浸潤混合型,這兩種形式預后亦較好;
③彌漫浸潤:25%患者淋巴細胞呈彌漫浸潤,骨髓造血細胞明顯減少。此型患者臨床上呈進展型或侵襲性,預后較差。
5.淋巴結活檢
顯示淋巴結內呈與外周血相同的小淋巴細胞彌漫性浸潤。組織學上與小淋巴細胞淋巴瘤表現相同。因此,淋巴結活檢對CLL患者無診斷作用。但當淋巴結腫大原因不明時,尤其是懷疑CLL轉為Richter綜合征淋巴瘤時,應做淋巴結活檢,此時浸潤的淋巴細胞為大B淋巴細胞或免疫母細胞。
6.免疫表型
用單克隆抗體和流式細胞儀可以測定CLL患者白血病細胞表面的B或T細胞分化抗原,表面免疫球蛋白,κ或λ輕鏈。不但可以鑒別CLL是T或B細胞型別,而且可以與其他易與CLL混淆的B細胞來源白血病相鑒別。CLL的B細胞免疫表型通常為CD19,CD20,CD21,CD23和CD24。大多數CLL其細胞表型為la ,Fc受體和小鼠RBC玫瑰花結試驗陽性。但通常在正常B細胞具有的標志物轉鐵蛋白受體、CD22大多陰性。95%B細胞CLL呈CD5 ,是診斷CLL的重要指標。CD5- 型CLL可能其細胞來源與CD5 型不同,一般其細胞免疫表型CD22呈陽性,細胞表面IgM高水平表達,CD23弱陽性、并表達髓系標志物CD11b和CD13,骨髓呈彌漫型浸潤,臨床預后差。B-CLL與其他B細胞來源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免疫表型特點。
根據臨床表現、癥狀、體征,可選擇做CT、X線、B超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