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間隔區保持一定的壓力,稱為組織壓或肌內壓。當間隔區的容積突然減小(外部受壓)或內容物突然增大(組織腫脹或血腫),則肌內壓急劇上升,使血管、神經及肌肉組織遭受擠壓。其發生原因有以下幾種:
1.肢體外部受壓:創傷骨折后,包扎過緊過久,肢體被重物擠壓;昏迷或麻醉時,肢體長時間受自身體重壓迫等,使筋膜間隔區容積變小,引起局部缺血。
2.肢體內部組織腫脹:骨折嚴重移位或巨大血腫,肢體挫傷,毒蛇或蟲獸傷害,劇烈運動或長途步行,均可使肢體內部組織腫脹,導致筋膜間隔區內壓力升高。
3.大血管受阻:筋膜間隔區內血管受壓或受阻而缺血,繼而組織發生水腫,使間隔區內壓力逐漸增高。形成缺血一水腫惡性循環,最后導致肌肉壞死,神經麻痹。通常缺血30分鐘,即發生神經功能異常;完全缺血12~24小時后,則發生肢體永久性功能障礙,出現肌肉攣縮、感覺異常、運動喪失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