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二、發病機制
1.病理特征
本病的大體病理形態有以下特點:
①子宮呈不規則增大,如子宮平滑肌瘤一樣,子宮肌壁上有多發的蠕蟲狀、索條狀、結節狀腫物,即被腫瘤組織充滿的靜脈,靜脈內的腫瘤呈灰白色,由1mm細絲狀到2~3cm粗條索狀;
②病變可侵入闊韌帶、附件、盆腔壁組織,以及其間的靜脈內,如卵巢靜脈等;
③少數病例中,病變沿靜脈擴展或附于靜脈壁,伸入髂靜脈、腎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位于血管和心腔內的腫物呈長條狀,可長達數十厘米,粗細不等,表面光滑;腫瘤常游離于血管腔內,隨血流方向而擺動,也可有小蒂附于血管壁上;作者報道的病例中腫瘤長達44cm,有作者報道腫瘤超過55cm;腫瘤嚴重阻塞三尖瓣口或肺動脈,則可造成病人死亡;
④本病可造成肺栓塞,但無肺轉移現象,與平滑肌肉瘤或良性轉移性子宮平滑肌瘤不同。
目前認為靜脈內平滑肌瘤病的組織來源有兩種可能:
①子宮平滑肌組織;
②子宮、盆腔內靜脈壁的平滑肌組織。Norris和Parmley報道本病14例,其中4例病理檢查支持組織來源于子宮平滑肌組織,7例病理檢查支持組織來源于子宮的靜脈壁平滑肌組織,另3例不好定論。
本病病變的病理檢查有以下鏡下特征:
①平滑肌瘤細胞保持良性形態,無核分裂象或核分裂象極少;
②腫瘤內有豐富的厚壁血管;
③可見良性平滑肌束侵入靜脈,或形成巨大的栓子充填靜脈腔;
④大血管內的腫瘤表面覆以血管內膜或內皮細胞;
⑤Masson三色染色可見不同量的膠原纖維加雜于平滑肌肌纖維中。
2.擴展機制
本病起源于子宮平滑肌組織或子宮及盆腔內靜脈壁平滑肌組織,逐步生長擴展至靜脈內,突入薄壁血管或血竇內,將內皮或內膜頂起,腫瘤沿血流方向生長而逐漸伸長,表面的內皮或內膜也隨著生長。因此,突入血管內的腫瘤表面均覆蓋著光滑的內膜或內皮,這與惡性腫瘤侵犯血管或血行轉移的機制是不同的。
3.病理生理
根據病變的范圍和程度所造成的生理障礙不同,可將本病分成四期:
(1)子宮及宮旁病變期:
為本病的早期,病變限于子宮及宮旁,除局部癥狀外,對身體影響不大。
(2)盆腔靜脈期:
病變限于盆腔或阻塞一側髂靜脈,可造成盆腔靜脈淤血。由于病變發展緩慢,突入靜脈的腫瘤表面光滑,加上靜脈的擴張和側支循環的代償,一般無明顯循環障礙的表現;若合并血栓形成,則可產生類似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的現象,造成下肢靜脈回流障礙。
(3)下腔靜脈期:
腫瘤延伸進入下腔靜脈,當腫瘤體積較小時,無下腔靜脈阻塞的表現;腫瘤體積增大后,可根據阻塞的部位不同,而發生不同類型的下腔靜脈回流障礙現象,病人的臨床表現可類似下腔靜脈綜合征,Budd-Chiari綜合征等;若阻塞腎靜脈,腸系膜上靜脈,也會發生相應的循環障礙。
(4)心腔受阻期:
腫瘤侵入右心房,部分阻塞三尖瓣口,可發生類似右心功能不全的體循環淤血的表現,如肝大、腹水、尿少、水腫等;若阻塞嚴重可發生暈厥或突然死亡;若造成肺動脈嚴重阻塞也可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