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腹壁肌肉發育不良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迄今尚不明確,認為有3種可能:
1.遺傳因素 此推斷僅適用于個別病例。
2.繼發于下尿路梗阻 因下尿路梗阻繼發巨膀胱及腹部膨大,使腹肌發育不良,也妨礙睪丸下降。此推斷不能解釋全部病例,如只有腹肌發育不良,未伴發其他畸形者。
3.胚胎發育障礙 基于肌肉、骨骼、腎及輸尿管均由中胚層衍化形成,當胚層發育異常,就可導致有關的系統發生畸形。該推斷得到多數學者的承認。總之,PBS的病因尚需進一步探討。
二、發病機制
先天性腹肌發育不良在腹部各部分常不勻稱,多為一側較重,另一側輕較,上腹部比下腹部輕。Randolph為數例先天性腹肌發育不良者作肌電圖,以了解各部位肌肉的功能,發現下腹兩側無肌肉反應,上腹及側腹肌電較強。還有人認為,腹壁各肌肉發育不良的發生及嚴重程度有其規律性,按腹橫肌、臍下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臍上腹直肌順序排列,排頭者好發及程度較重。大體觀察,輕度發育不良者,肌肉無明顯異常,重者在肌筋膜間極少或不存在肌纖維,肌肉及皮膚的神經支配尚屬正常。對嚴重病例,光鏡下觀察,雖然尚可找到肌肉纖維,但已斷裂或破碎。電鏡下肌原纖維節斷裂,細胞內糖原顆粒聚成堆或彌漫分散,線粒體的邊緣不規范,往往已溶解。
絕大多數先天性腹肌發育不良者,同時存在其他1個或多個系統的先天性異常。Rabinowitz分析17例女性新生兒PBS,只有5例單純腹肌發育不良,未伴隨其他先天性畸形。也許是畸形較輕而被漏診。1990及1994年的文獻曾分別報道,34及35歲的先天性腹肌發育不良的個例。既往無泌尿系統異常史,突發尿毒癥、腎衰竭,當屬此列。伴發先天性腹肌發育不良的先天性畸形,涉及多個系統。
1.生殖系統畸形
男性患者最常伴發隱睪。Welch報道的42例男性患者中,有41例隱睪,其中雙側37側,單側4例,伴發率為97.9%。睪丸多停留在輸尿管前,有的睪丸無引帶。如果未及時做手術使睪丸降到陰囊底部,將導致生殖細胞發育障礙。也有報道PBS者的隱睪,惡變成精原細胞瘤。
陰莖畸形也是多樣的。有的陰莖向腹側、背側或一側彎曲,也有的陰莖海綿體缺如。1994年文獻記載,1例14天的男性新生兒PBS伴舟狀巨尿道,陰莖巨大,形如紡錘。
此外,作新生兒PBS尸解,常發現前列腺發育異常。女性PBS可伴發雙子宮、陰道中隔、陰道閉鎖等。
2.泌尿系統畸形
形式多樣,伴發率高。PBS者常存在腎發育不良、孤立腎、多囊腎、腎囊腫或腎積水等。Welch一組43例患者中,有81側腎臟畸形,伴發率為91%。腎衰竭是導致PBS患者死亡最常見的原因。腎實質發育不良、輸尿管及遠端尿路的病變都影響腎功能。
PBS者輸尿管的病變常為節段性擴張迂曲及蠕動不良,往往近端的病變比遠端輕。組織學檢查,可見下部輸尿管的肌束幾乎全被纖維組織替代,缺少細胞,也有正常肌肉呈跳躍式分布者。除遠端外,正常的輸尿管壁內無節細胞,輸尿管膀胱連接部的結構往往不正常,但不一定有膀胱輸尿管的反流。
PBS者的膀胱容量增大,形態各式各樣,多由于下尿路梗阻,繼發多個膀胱憩室所致。在膀胱輸尿管連接部附近,可存在原發性憩室,引起膀胱輸尿管反流。膀胱內壁光滑,而整個膀胱壁厚薄不均。憩室壁很薄,有的只有黏膜,不包含膀胱壁的其他各層組織。膀胱三角變薄,面積異常伸展。膀胱頸常擴大,有的擴大可延續到尿道膜部。常見膀胱頂部的臍尿管憩室,并與臍部相連。臍尿管未閉,形成臍尿瘺者也不少見。
PBS患者的尿道可能閉鎖,也可能擴張。Reinberg(1993)報道34例PBS中,尿道閉鎖6例,3男3女,女性伴發率相對較高。Kroovand(1982)觀察19例男性PBS,其中13例尿道擴張,發生率高達60%以上。PBS患者下垂部的尿道擴張時,其陰莖也粗大。前列腺部尿道擴大時,尿道部的纖維組織伸入并分開前列腺小葉。前列腺以下的尿道狹窄,可能是被周圍的異常組織牽拉所致。
3.呼吸系統畸形
肺發育不良是先天性腹肌發育不良者常伴發的畸形,是新生兒PBS生后1周內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PBS者呼吸交換量低。Kwig等(1996)報道其研究結果,觀測9例6~31歲的PBS患者的呼吸,全部病例呼吸功能差,有效呼吸交換量較低下。其中7例有反正常呼吸運動,呼吸交換量明顯減小,尤以呼氣為著。也有PBS伴發肺隔離癥及肺囊腫的個例報道。
4.肌肉骨骼系統畸形
PBS者較常伴發先天性截肢、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馬蹄足、脊柱側彎、胸廓畸形等。也有個例報道伴有胸骨分叉者。
5.其他伴發畸形
如腸系膜未固定、腸旋轉不良、肛門閉鎖、巨結腸、腹裂及臍膨出等,均有數例報道。少數伴有各種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腭裂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