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性心肌病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由于長期高血壓病造成左心室壁肥厚和左心室腔的異常變化。以往曾被認為是一種有益的代償機制。但現在認為是增加心血管意外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子。
二、發病機制
1.壓力與容量負荷增加
根據Laplace定律,室壁的應激直接與心室腔直徑與收縮壓乘積有關,與室壁厚度呈負相關。壓力負荷使收縮期室壁與肌節應激性增高,引起向心性心肌肥厚。實驗證明,容量負荷在高血壓心肌肥厚中起很大作用。
2.心肌間質纖維化
左心室肥厚除發生心肌細胞肥大外,心肌間質也常發生重構,其病變是漸進性的,這是保持左心室功能的一種代償反應。一旦膠原積累超過20%便出現纖維化,最后出現心肌舒張與收縮功能障礙和心力衰竭。心肌間質纖維化的形態學改變為原有膠原增粗、新膠原沉積于原來缺乏膠原的心肌間質內,膠原體積比例增加,這些改變導致間質正常網絡結構破壞,發生間質纖維化。
3.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在心肌肥厚的發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血管緊張素Ⅱ不僅可以通過fos癌基因的表達,促進心肌細胞的肥大和蛋白質的合成,而且可以促進間質中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給正常大鼠持續靜脈注射血管緊張素Ⅱ(每分鐘200ng),可引起腎性高血壓和心肌肥厚,應用腎上腺素后,可引起早期應答基因快速反應。靜脈注射腎上腺素30min后,c-fos基因mRNA可以增加15倍、c-Jun基因mRNA增加3倍、egr基因mRNA亦明顯增加,2h后恢復正常。將去甲腎上腺素加入心肌細胞培養液中,c-myc基因的轉錄可以增加5~10倍,繼后可以促進心肌α型actin基因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