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腎周圍炎、腎周圍膿腫可由多種致病菌引起,近年來由于廣泛應用廣譜抗生素,血運感染日趨減少,致病菌昔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轉為大腸埃希桿菌及變形桿菌為主,金黃色葡萄球菌次之。其他致病菌還包括許多革蘭陰性桿菌,如克雷白桿菌、腸桿菌、假單胞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腸球菌和鏈球菌在文獻上也有過報道。某些厭氧菌如梭狀芽孢桿菌、多形桿菌和放線菌也可致病,而且常規細菌培養為陰性。腎周膿腫約25%為混合性感染。
二、發病機制
感染途徑包括:①腎內感染蔓延至腎周間隙。多數腎周膿腫由此途徑感染,包括腎皮質膿腫、慢性或復發性腎盂腎炎(由于存在尿路梗阻)、腎積膿、黃色肉芽腫性腎盂腎炎等。②血源性感染。體內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經血運侵入腎周圍間隙。常見有皮膚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③經腹膜后淋巴系統侵入。來自膀胱、精囊、前列腺、直腸周圍、輸卵管或其他盆腔組織的感染,由淋巴管上升到腎周圍。④來自腎鄰近組織的感染,包括肝、膽囊、胰腺、高位盲腸后闌尾炎和鄰近肋骨或椎骨骨髓炎等。有時為腎外傷以及腎、腎上腺手術后引起的感染。
腎周圍炎經及時治療,炎癥可消失、纖維化。如繼續發展則形成膿腫,根據其位置不同可引起患側胸腔積液、肺底部肺炎、支氣管胸膜瘺、膈下膿腫及髂窩膿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