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病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按病因甲減可分為:
1.原發性甲減 系甲狀腺自身病變引起的甲減。
2.繼發性甲減 包括垂體病變使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甲減和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分泌減少使垂體產生TSH減少而引起的甲減。 3.周圍性甲減(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 系周圍組織對甲狀腺激素無反應引起的甲減。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甲減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周圍組織對甲狀腺激素不敏感,機體的基礎代謝率低下,組織器官的代謝需要及血液供應減少,心臟能量供應及耗氧量均減少,因此,心搏量減少,心率減慢,心排血量降低。由于產熱減少,為了維持恒定體溫,皮膚血管收縮,皮膚及附屬物營養障礙。由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組織中嗜水性黏多糖和黏蛋白堆積,造成漿膜腔積液,如胸膜腔積液、腹水、心包積液及全身黏液性水腫。由于心肌及其間質發生黏液性水腫,心肌許多酶活性受到抑制,心肌對兒茶酚胺敏感性降低,心肌內兒茶酚胺受體減少,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肌假性肥大、心臟擴大。甲減時血膽固醇分解代謝速度減慢,致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長期高脂血癥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冠狀動脈,有發生心絞痛的病理基礎。
2.病理
心臟的病理改變無特異性。肉眼見心臟呈球形擴大,心臟表面蒼白,松軟無力。光鏡下觀察到肌原纖維腫脹,條紋消失和間質纖維化,心肌細胞核大小不等、變形及空泡變性,心肌細胞間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積。電鏡下可見肌膜、核膜呈鋸齒狀,線粒體腫脹,線粒體嵴減少,肌漿網及橫管擴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