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礙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智能障礙病因可分為兩類:
①先天性智能障礙:如精神發育遲滯;
②獲得性智能障礙:如急性腦外傷、代謝障礙、中毒疾病可引起暫時性智能障礙,癡呆是最常見的獲得性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
二、發病機制
1.智能發育不全(oligophrenia) 也稱精神發育遲滯。
這是精神發育受阻或不全的一種狀態。多由遺傳和環境因素所引起。環境因素有母親妊娠時的感染、產傷及出生后的腦部缺氧、感染等。遺傳因素有遺傳性代謝缺陷、染色體異常和顯性基因等。
2.記憶障礙
記憶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記憶過程包括信息的接收、編碼-貯存和解碼-檢索等諸方面。最可能參與記憶痕跡形成的結構是小腦、海馬、杏仁體和大腦皮質。
(1)依據記憶的時程,可將記憶分為4類
(2)依據記憶的內容也可將其分為四類:
①形象記憶——以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
②邏輯記憶——關于事物的意義、性質、變化規律等內容,或以抽象概念和判斷推理為內容的記憶。
③情感記憶——涉及某些情感體驗及情緒變化為內容的記憶。
④運動記憶——技巧和技能性的操作和運動或習慣性動作等方面的記憶。
(3)臨床上記憶障礙的形式有多種:
①記憶功能的不同程度的變化:記憶亢進(hypermnesia);記憶減退(hypomnesia)。
②記憶空白或遺忘(amnesia):遺忘癥狀只是記憶功能障礙的一種形式,其具體表現又有多種類型:順行性遺忘(antero-grade amnesia);逆行性遺忘(retrograde amnesia);進行性遺忘(progressive amnesia);系統成分性遺忘(systematic elementary amnesia);選擇性遺忘(selective amnesia);暫時性遺忘(temporary amnesia);短暫性遺忘(transient amnesia)。
有的遺忘偏重于“獲得”階段發生障礙,有的遺忘主要是輸入的信息不能正常貯存和鞏固,也有的遺忘是學習記憶過程比較全面的障礙,但通常是回憶(再現)過程的障礙及全面受損。
(4)記憶的病理學從兩方面來研究:
①器質性遺忘癥:系繼發于大腦病變的記憶障礙,屬于神經心理學的研究范圍。
②情感性遺忘癥:此時記憶的障礙依一個人生活經歷中材料的性質及組織結構而定,大腦并無任何病變,屬于心理病理學的研究范圍。
此處主要討論各種器質性遺忘癥。
3.癡呆
癡呆(dementia)為一種持續性的后天智力障礙綜合征。必須具有言語、記憶力、視空間功能、情緒或人格和認知(抽象思維、計算、判斷和執行能力等)精神領域方面的障礙。意識并不混濁。情緒控制能力、社交行為或動機的衰退常與認知障礙相伴隨,偶爾也可早于認知障礙。
癡呆的發病率約占人群的4.5%。在老年人的癡呆中,歐美各國的統計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簡稱老年性癡呆,占50%;多灶梗死性癡呆(也稱血管性癡呆)占12%~20%,其余的癡呆占15%~20%。
根據腦受損部位的不同,癡呆綜合征可分為皮質性癡呆、皮質下性癡呆、皮質和皮質下混合性癡呆和其他癡呆綜合征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