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脊髓損傷并發癥
急性脊髓損傷病人,每個系統都會受影響。肺不張及呼吸道分泌物淤積常引起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的并發癥,心血管系統的淤積常會出現深靜脈栓塞。文獻報道深靜脈血栓引起靜脈炎或致死性肺栓塞病例有3%~13%。無感覺區的皮膚壓迫會引起褥瘡、潰瘍。肢體不能活動引起肌肉萎縮及關節周圍軟組織嚴重攣縮。泌尿道系統的淤積會引起頻發感染及鈣化形成。骨骼系統不活動造成鈣的大量流失,產生泌尿道結石、異位骨、嚴重骨骼疏松癥及最終出現病理性骨折。胃腸道麻痹引起腸梗阻、潰瘍、出血及慢性便秘,有時還會并發胰腺炎。
40歲以上的急性脊髓損傷病人如因神經源性休克引起心律不齊時、過去有心臟病史或心臟直接受損時,應給予密切心臟監護。對于年輕者,一般情況好的病人,給予一個多接頭的中心靜脈壓導管及外周靜脈通道,持續心電圖監護對于降低心血管并發癥有很大作用。
急性脊髓損傷最常見的并發癥仍是累及呼吸系統,由肋間肌的癱瘓引起肺功能的改變,在多發外傷病人中可以出現肋骨及肺實質的直接外傷。對于高位四肢癱病人常給予預防性氣管插管,在動脈血氧不夠或呼吸窘迫時應給予氧氣,每4小時做1次胸物理治療,需要時可使用氧氣面罩、鼻管或呼氣末正壓面罩以維持血氣水平在正常的范圍;作氣管插管應盡量經鼻氣管插入,避免氣管切開。在頸1~4損傷的四肢癱病人,如無自主呼吸應及早作氣管切開,并做好慢性氣道支持、間歇性超聲檢查、橫膈及膈神經的電生理檢查。另外,肺活量、潮氣量及其他呼吸參數應密切監護。急性脊髓損傷病人尤其是四肢癱者如過早的氣管拔管,會出現黏液堵塞、肺不張,甚至出現呼吸窘迫。
在急性脊髓損傷病人出現急性消化道出血時常可致命,故應靜脈給予氫離子拮抗藥,放置胃管,維持胃分泌物低壓引流,每4小時測試pH值。頸椎水平的急性脊髓損傷病人常有神經源性休克,這類患者常表現為交感神經切除樣綜合征,如胃酸分泌增加、胃腸道相對缺血及無力,很易引起應激性潰瘍。
除了心肺并發癥外,急性脊髓損傷病人的另一主要死亡原因是泌尿道感染伴敗血癥。生殖泌尿系統的處理是在急診室開始的,插入Floloy導尿管,進行尿量輸出監測,注意有無肉眼及顯微鏡下血尿,有導尿管的病人每4天應作1次尿細菌培養,因為可能有一個無明顯癥狀的泌尿系感染。幾乎所有急性脊髓損傷病人的麻痹膀胱都能檢測到細菌。另外,在ICU還有許多侵入性插管,如靜脈插管、動脈插管,甚至心臟插管和顱骨牽引鉗等,都有高并發膿毒血癥的危險,因此各種診療措施均應嚴格無菌操作,并執行有關的護理常規。
有多系統創傷的病人通常出現分解代謝狀態,分解代謝狀態下不利于愈合及免疫反應,故所有急性脊髓損傷病人入院后24h,應給予中央靜脈高營養支持、靜脈高熱量輸入,直到腸鳴音恢復,腸鳴音恢復后給予口服或鼻飼流質,以后逐漸改變,直至盡可能快地達到正常飲食。
四肢癱的病人,失去皮膚感覺及主動翻身能力,久臥后凡是骨突出的部位容易引起褥瘡,最常見的部位有:骶椎、脊柱棘突、肩胛骨、股骨大轉子、后跟、腓骨頭等。褥瘡嚴重者可達骨,引起骨髓炎,長期衰竭以致死亡,故應予以氣墊床或膠墊,每2小時翻身1次,骨突部位皮膚保持清潔干燥。創面久不愈合,可作整形外科手術。急性期,有許多作者推薦使用Roto-Rest治療床,對于急性期脊柱不穩定的病人,這種可活動的Roto-Rest治療床是最佳的治療裝置,其可以活動身體任何部位而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對于大部分急性脊髓損傷病人是安全的。理想的是,每個病人都連續在床上旋轉,每24小時至少20次,只在進食、清潔、物理治療、呼吸治療、神經功能檢查及放射學檢查時才停止。此裝置也可用于術后有高危險性的心肺、皮膚及癱瘓后其他系統綜合征的病人、早期手術病人。持續活動可降低急性脊髓損傷被固定狀態下的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