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粗糧就一定好嗎,營養師告訴您正確的答案
在故去的年代中,人們缺衣少食,只有粗糧,而且能吃飽就是很好的了。根本吃不上精米精面。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米精面有的是,吃飽飯已經不是問題了。問題是是如何獲得健康。把吃飽飯問題轉移到如何吃出健康問題。所以,在不缺乏精米精面的年代里,人們開始意識到吃粗糧的重要性,開始追求吃粗糧。因為粗糧與精米精面比較,粗糧中維生素B的含量比較豐富。對肌肉與神經調節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開始重視維生素的攝取,開始重視養生保健,想通過飲食來獲取健康。這樣的想法與做法是正確的。但是,許多人又開始走極端,認為粗糧越多越好。真是這樣的嗎?
營養師來告訴您正確答案:粗糧吃的太多,同樣不利于健康。為什么呢?粗糧中不僅僅是維生素含量高,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要比精米精面中的含量要高出許多。大家都知道,膳食纖維大多是木質素,多糖類物質。是不能被人體消化與吸收的。 既然不能被消化吸收,過多攝取,就會影響到消化吸收。過多的膳食纖維反而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吸收,或者說阻礙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比如會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吸收,影響脂肪的正常吸收,影響碳水化合物的正常吸收。這也就是,為什么過去的年代中,人們普遍消瘦的原因之一。也是過去年代中,人們普遍壽命低于現代人的原因之一。具體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一看就會明白。就比如說黃豆吧。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同吃飯,其吸收率就不同。如果吃煮黃豆,或者吃炒熟的黃豆,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消化率只有50%左右,如果把黃豆做成豆腐,吸收率就會提升到90%以上。原因就是豆腐中的膳食纖維含量遠遠小于黃豆,可以理解成黃豆屬于粗糧。這個例子比較好理解。可見,長期大量吃粗糧,就會攝取大量的膳食纖維,就會阻礙蛋白質,以及其他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就會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營養缺乏,從而影響到骨骼,心腦臟器,脾胃,肝腎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損害其功能。這也可以理解成物極必反的道理。
任何食物都是在矛盾中存在的。有利必有害。關鍵是把握量,把握一個度。所以,粗糧可以吃,但是,不能多吃,只要能滿足30克左右的膳食纖維,就可以。這個數量是標準攝取量。即可以維護腸胃道健康,又不會影響消化吸收,不會影響健康。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