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癌的警示信號
癥狀一: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這些不適癥狀包括胃部悶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癥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
癥狀二:短時間內體重下降如果惡性腫瘤長在胃部的隱密處或遠離胃的功能區,即使長到很大甚至已經轉移,可能也不會出現癥狀。此種胃癌雖然不會有明顯的胃部癥狀,但因為腫瘤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和人體爭搶營養,患者的體重明顯下降。如果一個人在30天內體重突然下降了5公斤左右,就應警惕是否患了胃癌或其他惡性腫瘤。
癥狀三:大便明顯變黑胃里突然長了一個腫瘤,胃組織肯定受到傷害,甚至出現破潰導致出血。從胃部滲出的血液到達腸部變成了黑色,再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所以,當發現大便變黑時,不得有半點的怠慢,應趕快到醫院檢查,查清出血的真正位置(胃、腸都有可能)。
癥狀四:不明原因的貧血因為胃癌可以導致胃部出血,所以貧血也有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癥狀之一。除了做血液檢查可確定人體是否貧血外,頭暈、出虛汗、氣喘等都是貧血的征兆。
2、為什么胃癌會高發
胃癌的發生與工作壓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這些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喜歡吃燒、烤、煎、炸、熏制食物和燙食,以及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吸煙、高鹽膳食、愛吃泡菜等腌制食物;蛋白質和新鮮蔬菜、水果攝入較少等。而這些無疑在年輕人中更加得到體現,可以說,年輕人接觸胃癌誘因的幾率較老年人大很多。據調查,我國35歲以下年輕人的胃癌發病率高達6%-11%,比國外高出了三倍還多。
3、四種良性胃病易發展成胃癌
1、萎縮性胃炎
多數萎縮性胃炎的最終結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認為萎縮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議患有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可以較早發現胃癌。
2、大的胃部潰瘍
所謂大的胃部潰瘍,是指直徑大于2厘米的潰瘍。一旦發現大潰瘍應立即治療,并且至少治療6周以上。潰瘍治愈后,還要定期復查,復查間隔時間為半年或1年。
3、息肉
一旦檢查出胃部有息肉,無論大小,都要切除,而且應做病理檢查。
4、殘胃
因為某種疾病切除了部分胃體,稱之為殘胃。殘胃和胃癌的聯系也較密切,有研究認為,殘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幾率增加。所以提醒做過胃部手術的殘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
4、胃癌的早期表現
1)上腹部輕度不適感
是胃癌最常見的初發癥狀,比如上腹部飽脹不適、鈍痛、隱痛,有時表現為進食后加重。
2)食欲減退或食欲不振、厭食、噯氣、返酸
如果由于長期的食欲減退導致體重下降消瘦、乏力,更要高度重視。
3)惡心,甚至嘔吐
一般表現為進食后飽脹伴有輕度惡心,可能會出現食物反流而導致嘔吐發生。
3)典型的“胃病”癥狀
表現為節律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進食后緩解或進食后加重,因為很多胃癌本身就是從胃潰瘍惡化過來的。
4)原有“胃病”(包括胃炎、胃潰瘍以及其他胃部良性疾病)不適癥狀的基礎上出現新的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或性質改變,或久治不愈,要提高警惕。
5)黑便
黑便是上消化道(主要是指胃部)出血的表現,大便潛血檢查出現陽性結果也要想到排除胃癌可能性,老年人出現黑便更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