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運動神經或神經核受損時出現的眼球運動障礙可分為以下3類:
1.周圍性損害 動眼神經損害時出現上瞼下垂,眼球向下外斜視,眼球不能向上、內、下方向轉動,并出現復視、瞳孔散大、對光與調節反射消失,臨床上常見于中腦病變、顱底動脈腫瘤、動靜脈畸形、鼻咽癌、天幕裂孔疝、糖尿病性神經病變、酒精中毒、痛性眼肌麻痹等。
滑車神經損害時眼球向下與外展時運動減弱,眼球向下運動時復視加重,滑車神經單獨損害罕見。
展神經損害時出現眼球內斜視、眼球不能外展、向外側注視時出現復視,展神經受損見于腦橋病變、顱底轉移腫瘤、顱內壓增高等。
因為眼球運動神經與三叉神經眼支都經過海綿竇外側壁與眶上裂進入眼眶支配眼球運動及前額、眼周皮膚感覺,所以此部位發生病變時出現眼球運動神經與三叉神經眼支一并損害,臨床上稱為眶上裂綜合征或海綿竇綜合征,后者早期可有眼球靜脈回流受阻的癥狀。
2.核性病變 多伴隨鄰近組織損害癥狀。動眼神經核損害常合并內側縱束損害,出現眼內外肌癱瘓與雙眼同向運動障礙;展神經核損害常合并面神經膝部、三叉神經核、內側縱束損害,出現展神經、三叉神經、面神經麻痹,以及雙眼同向運動障礙;滑車神經很少單獨受損,如果核性病變,會損害更多的鄰近組織如錐體束、感覺通路,則可出現交叉性癱瘓,如中腦的Weber綜合征、腦橋的Foville綜合征等。所以核性病變的主要特征為:
(1)眼球運動神經的核性麻痹是雙側性的,但不對稱。
(2)選擇性的損害部分眼肌,出現分離性眼肌麻痹。
(3)出現瞳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而調節反應存在。
(4)常出現眼球運動神經核周圍組織的損害,并伴隨長束征。
3.核上性病變 眼球的正常運動為雙側眼球的聯合運動,受大腦與腦干的聯合運動中樞調節,在上述通路出現損害時出現雙眼同向運動障礙,雙眼不能向上、向下、向旁轉動,稱為凝視麻痹;如果雙眼不能向旁轉動,稱為費-格二氏麻痹,即一側眼球內直肌癱瘓,對側外直肌癱瘓。
一側腦橋凝視中樞受損,雙眼球不能向病灶側凝視,而向對側注視;一側大腦皮質凝視中樞損害(位于額中回后部)則產生相反的癥狀,其刺激性病變如Jackson癲癇,雙眼偏向病灶對側,注視著抽動的肢體,所以腦橋凝視中樞破壞性病變與皮質凝視中樞刺激性病變,所產生的凝視麻痹癥狀是相同的,反之亦然。
上丘破壞性病變可產生雙眼同向垂直運動障礙的Parinaud綜合征,雙眼不能向上同向運動而產生“落日現象”,常伴隨瞳孔光反應消失,多見于松果體瘤;上丘刺激性病變時表現為動眼危象,可由于腦炎后帕金森綜合征及甲氧氯普胺(胃復安)、酚塞嗪類藥物引起。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1.病因鑒別 主要依據可引起眼球運動神經或神經核受損、或眼外肌麻痹的不同顱內或顱外疾病的診斷標準進行鑒別。
2.眼球運動神經或神經核損傷的定位診斷鑒別,則依據眼球運動障礙的不同特點及合并癥狀加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