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與血清學檢測即可診斷。
梅毒的各型皮疹,應注意同玫瑰糠疹、多形性紅斑、花斑癬、銀屑病、體癬等鑒別。
玫瑰糠疹: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軀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狀鱗屑,自覺瘙癢。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風癬”相類似。
玫瑰糠疹: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軀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狀鱗屑,自覺瘙癢。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風癬”相類似。
花斑癬:一般無自覺癥狀,但當勞動、日曬或多汗時可有瘙癢癢感。男性較為多,冬隱夏發。皮疹好發于有皮脂腺的部位,如軀干、頸部、上臂、腹部及面部,亦可累及臀部、腋窩及腹股溝。皮損為粟粒、黃豆及到蠶豆大圓形或類圓形斑疹,反光性強,表面覆以極薄的糠秕樣鱗屑。多數患者的皮損彌漫、對稱,斑疹與皮膚取平或起,境界清楚。
銀屑病: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易于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特征性損害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青壯年發病最多,男性發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發或加重,夏秋季多緩解。病因和發病機理未完全明確,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感染鏈球菌、免疫功能異常、代謝障礙及內分泌變化等有關。臨床上有四種類型:尋常型、膿胞型、紅皮病型和關節病型。尋常型銀屑病最常見,病情較輕。本病呈慢性經過,治愈后容易復發。
體癬:體癬(tinea corporis)是皮膚癬菌引起的除手、足、會陰和股部以外光滑皮膚上的淺部真菌感染。中醫所謂圓癬、金錢癬和筆管癬等類似本病范疇。如《諸病源候論》:“圓癬之狀,作圓文隱起,四畔赤,亦癢痛是也,其里亦生蟲”。又如癬候記載:“癬病之狀,皮肉隱胗如錢文,漸漸增長,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郭,如里生蟲,搔之有汁”。中醫認為體癬為風濕邪氣,客于腠理,或因接觸不潔之物而發病。
粘膜疹癥狀常見于感染了梅毒,預防梅毒感染要做到以下幾點:
同預防其他傳染病一樣,首先應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反對不正當的性行為,其次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追蹤病人的性伴侶,包括病人自報及醫務人員訪問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觸者,進行預防檢查,追蹤觀察并進行必要的治療,未治愈前配偶絕對禁止有性生活;
(2)對可疑病人均應進行預防檢查,做梅毒血清試驗,以便早期發現新病人并及時治療;
(3)發現梅毒病人必須強迫進行隔離治療;
(4)對可疑患梅毒的孕婦,應及時給予預防性治療,以防止將梅毒感染給胎兒;未婚男女病人,未經治愈前不能結婚;
(5)對已接受治療的病人,應給予定期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