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機能喪失癥狀如下:
l、共濟失調:由于小腦調節作用缺失,病人站立不穩,搖晃、步態不穩,為醉漢步態:行走時兩腿遠分,左右搖擺,雙上肢屈曲前伸如將跌倒之狀。 并足站立困難。一般不能用一只足站立,但睜眼或閉眼對站立的穩定性影響不大。筆跡異常亦是臂、手共濟失調的一種表現,字跡不規則,筆劃震顫。一般寫字過大,而震顫麻痹多為寫字過小。
2.爆發語言:表現為言語緩慢,發音沖撞、單調、鼻音。有類似“延髓病變的語言”,但后者更加奇特而粗笨,且客觀檢查常有聲帶或軟鄂麻痹,而小腦性言語為共濟運動障礙,并無麻痹。
3.辯距不良或尺度障礙。
4.輪替動作障礙。
5.協同障礙。
6.反擊征。
7.眼球震顫。
8.肌張力變化:肌張力變化較難估計。因病變部位與病變時期而有所不同,如:①一側小腦病變(外傷、腫瘤)發生典型的同側半身肌張力降低。②兩側對稱性小腦病變者,一般無明顯的肌張力改變。③某些小腦萎縮的病例可見漸進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現類似震顫麻痹的情況。
小腦機能喪失癥需要做如下鑒別:
1.小腦半球
體征在病變同側的肢體,表現為共濟失調,辨距不良、輪替動作障礙、反擊征等,并可能出現同側肢體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等。
2.齒狀核
如病變僅限于齒狀核(特別是齒狀核合并下橄欖)最常見的癥狀是運動過多,節律性運動失常(肌陣攣)。偶而也可見肌張力過高。孤立性齒狀核病變(或合并一側結合臂)一般是發生同側性曲型動作震顫(或意向性震顫)。
3.小腦白質和小腦腳
多發性硬化損傷小腦白質和小腦腳,引起意向性震顫,共濟失調和爆破樣語言。
小腦病變的預防:
1、加強腦的鍛煉 人的器官都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律。大腦也不例外,用則發達,不用則退化。所以退休以后,腦子不能閑著,可以經常讀書看報,聽廣播,練習寫字,吟詩繪畫,使大腦保持弛張有序,正常運轉,不斷促進大腦神經及感官信息運動的活躍,有利于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推遲腦細胞的老化,延緩小腦萎縮的進程。
2、加強體育活動 俗話說:“腳是大腦的炊事員?!敝灰p腳運動,就能推動心臟像泵一樣把全身血液源源不斷地向腦部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