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道的裂傷一般又可分為陰道的裂傷以及會陰的裂傷二種,會陰主要是指陰道口至肛門口之間的組織。以個人的經驗而言,除了是胎兒體重不足二千公克或是媽媽已是生了好幾胎的產婦,會陰一定是會裂開的。會陰切開術的好處是使傷口整齊以便縫合容易,且會陰的傷口會比較漂亮,故個人還是建議大部份的產婦應該施行會陰切開術。一般會陰的裂傷可分成四個程度,第一級裂傷是輕微裂傷,比較少見于初產婦,大多是經產婦。第二級裂傷是中度程度裂傷,大部份孕婦皆屬于此類的裂傷,一般縫合上還算容易。第三級裂傷則是指肛門括約肌斷掉,若不修補的話則會造成以后的大便失禁,有受過完整訓練的婦產科醫生是不會讓這種情形發生的。第四級裂傷則是指肛門也裂開,通常是發生于小孩體重較大時,不過若仔細的縫合,大部份的孕婦不會有任何的后遺癥。另外一種產道的裂傷則是指陰道的裂傷,其表示會陰的傷口是往陰道內延伸的,有時會相當厲害,甚至裂了二、三條。一般造成陰道裂傷主要原因是產道無法適當的擴張,胎兒相對于產道則偏大,及使用真空吸引器或是產鉗將胎兒吸出或拉出,均會造成陰道嚴重的裂傷。故若預測小孩不易從陰道分娩,或是分娩會造成嚴重陰道裂傷,還是不要勉強,剖腹生產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每位孕婦都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產道裂傷,但如果胎兒太大、使用產鉗生產、產道明顯水腫或靜脈曲張、難產、急產、上一胎為剖腹生產而這胎嘗試陰道生產者,都會增加嚴重裂傷的機會。
醫師在檢查會陰切口時,如果發現出血點并非只在會陰處,加上這時子宮收縮又很好,便要高度懷疑在產道上段有其他裂傷。產道裂傷有時候失血速度很快,而在傷口縫合完成前即需要輸血。有時候在縫合后雖然傷口外觀沒有再出血,可是在裂傷較深處卻形成血腫,即會導致產婦在產后病房發生生命跡象不穩定或會陰腫脹疼痛。
醫師處理淺層的會陰陰道裂傷(第一度、第二度),一般以縫合止血為原則;如果裂傷深及肛門括約肌或直腸粘膜(第三度、第四度),就必須特別注意組織結構的復原,即直腸粘膜層的修補和肛門括約肌斷端的接合,如此才不致于引起嚴重后遺癥,甚至于影響大小便的功能。
醫師處理裂傷如果發生在子宮頸,會選擇縫合的方法止血。(注:所有裂傷都會縫合,且在剛分娩后暴露十分方便。)
當子宮產生破裂時,醫師一方面使用子宮收縮藥物促進子宮收縮,更需同時注意是否因為子宮破裂引起內出血,盡快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