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出血
①發病急驟,迅速發生深度昏迷,少數神志清楚。②嘔吐、嘔血。③出現雙側病理反射。④ 四肢肌張力增高,早期出現周期性的自發性肌緊張,去大腦痙攣或去大腦強直發作,后期四肢變成弛緩狀態。⑤雙側瞳孔縮小,眼球浮動,分離性斜視。⑥常有丘腦下部受損癥狀,表現體溫升高,心率、脈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與白細胞增高。早期發生肺水腫與呼吸節律和頻率的改變。⑦腦脊液壓力高,呈血性。
(2)第四腦室出血
常由腦干或小腦出血繼發破入第四腦室,損害了延髓生命中樞,故常在數小時內死亡。在存活的短時間內可有以下表現:①發病初期意識障礙較輕,后迅速發展為深昏迷。②嘔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③高燒,體溫常達40℃以上。④無反射性或自發性多動,亦無摸索與指劃動作。⑤前庭反射消失。⑥早期出現肺水腫和呼吸障礙。⑦心跳徐緩,節律不齊,血壓下降。⑧腦脊液為血性。
丘腦出血: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后易發生梗阻性腦積水。丘腦出血引起梗阻性腦積水,發病時患者昏迷,內科保守治療后緩解,梗阻解除,意識恢復。發病時即昏迷導致死亡。丘腦出血破入腦室的量多,大于15ml者有23例,說明出血量越大,破入腦室的可能性越大。
橋腦出血:約占腦出血的10%,多由基底動脈的腦橋支破裂導致。臨床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眩暈、復視、眼球不同軸、側視麻痹、交叉性癱瘓或偏癱、四肢癱等。出血量少時,患者意識清楚可表現為一些典型的綜合征,如foville綜合征、millard-gubler綜合征、閉鎖綜合征等,可伴有高熱、大汗、應激性潰瘍、急性肺水腫、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大量出血時血腫波及腦橋雙側基底和被蓋部,患者很快進如昏迷,雙側瞳孔呈針尖樣、側視麻痹、四肢癱瘓、呼吸困難、有去大腦強直發作,還可嘔吐咖啡色胃內容、出現中樞性高熱等中線癥狀,常在48小時內死亡。
腦實質深部出血:高血壓性腦出血多發生于腦深部小動脈。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男性發病率稍高,多見于50~60歲的老年人,但在年輕的高血壓病人也可發病。臨床特點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并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或昏迷。血腫對側出現偏癱、瞳孔的變化,早期兩側瞳孔縮小,當血腫擴大,腦水腫加重,遂出現顱內壓增高,引起血腫側瞳孔散大等腦疝危象,出現呼吸障礙,脈搏減慢,血壓升高。隨后即轉為中樞性衰竭。
小腦出血:是指小腦實質內的出血,與高血壓病有直接關系。多數表現突然起病的眩暈、頻繁嘔吐,枕部頭痛,一側上下肢共濟失調而無明顯癱瘓,可有眼球震顫,一側周圍性面癱。少數呈亞急性進行性,類似小腦占位性病變。重癥大量出血者呈迅速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很快進入昏迷。多在48小時內引枕大孔疝而死亡。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自發性出血,病因多樣,絕大多數是高血壓小動脈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稱高血壓性腦出血。
(1)對于清醒或輕度意識障礙,腦室內積血不多且無明顯腦室擴大者,可以采取止血,減輕腦水腫、腰穿等保守治療,若病人意識障礙加重或腦室明顯擴大則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
(2)腦室外引流,簡單易行,安全有效,并發癥少,無特殊禁忌證,手術易盡早進行,解決梗阻性腦積水。
(3)對于各腦室系統均鑄型且側腦室內積血多,形成占位性壓迫時,宜行穿通手術將血腫清除,且在直視下止血,術后可以注入尿激酶,避免因不明確出血點而注入后導致再出血,造成不良后果。腦室出血惡化的主要原因是鑄型血塊梗阻了腦脊液通道,使腦室急劇膨脹,顱內壓迅速升高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我們在嘗試:若四腦室鑄型而雙側側腦室擴大,則考慮不單純做腦室外引流,而是加以幕下開顱清除四腦室內的血腫,盡早解除腦室系統的梗阻,所以,明確診斷后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對于挽救病人生命、降低致死及致殘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