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 史
患者的年齡、月經史、婚育史、既往史,以及包塊發生發展過程和伴隨的癥狀均有助于包塊的確診。
幼女及絕經后婦女出現盆腔包塊多為卵巢惡性腫瘤;青春期少女的包塊可能系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畸形阻塞月經外流所致;20-30歲育齡婦女應首先考慮妊娠子宮,異位妊娠或盆腔炎性包塊;30-40歲婦女以子宮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腫為多見;此外,任何年齡婦女均可發生卵巢腫瘤。
育齡婦女出現盆腔包塊伴停經者,應考慮妊娠子宮、妊娠合并卵巢黃體囊腫或異位妊娠包塊;伴月經量過多者,可能為子宮肌瘤;有繼發性痛經史且進行性加重者,多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伴月經量少、月經稀發或長期閉經者,多為附件結核性包塊;幼女出現周期陰道出血、育齡婦女月經不規則或絕經后婦女陰道流血合并盆腔包塊時,應考慮卵巢的性索間質腫瘤。
未婚婦女有盆腔包塊須考慮子宮畸形、卵巢腫瘤或結核性盆腔炎塊的可能;采用宮內節育器避孕或有繼發不孕史者亦有炎塊可能;有反復流產史者如們及盆腔包塊時,應想到子宮畸形或肌瘤的可能。近期有手術史出現盆腔包塊應想到血腫。炎塊或異物殘留的可能;既往有盆腔手術史者,多系術后粘連性包塊或慢性附件炎塊;有胃腸道癌腫史,出現盆腔包塊,尤其是雙側包塊時,應想到轉移性卵巢癌。患者直系親屬中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史者,應警惕患者本人亦為該類癌瘤的可能。
既往有盆腔包塊,長期無變化或增長極緩慢者,為良性腫瘤;短期內腫瘤增長迅速者,多系惡性腫瘤;既往無盆腔包塊,在短期內迅速出現者,有畸形子宮合并妊娠、異位妊娠、巧克力囊腫的可能;包塊縮小甚至消失者,為生理性或.炎性包塊。
盆腔包塊出現急性腹痛時,當考慮卵巢腫瘤蒂扭轉或破裂;停經后流血伴腹痛而有包塊者,多為異位妊娠;伴腹痛、高熱的包塊者為急性附件炎塊;有月經過少、低熱、盜汗及腹痛者,多為結核性炎塊。
二、體格檢查
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是必要的,特別是當疑盆腔包塊為惡性腫瘤時。盆腔檢查是體格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腹部檢查產陰檢查、窺器檢查、雙合診和三合診檢查。未婚者進行肛腹聯合檢查。檢查前應排空小便,大便秘結者先行排便。當進行下腹部檢查時,應自上而下方可觸及已超出盆腔的腫塊上緣。做盆腔檢查時必須了解腫塊的部位、大小、形狀、硬度、界限、活動度及其與其他臟器的關系、有無壓痛等。
三、實驗室檢查
血、尿常規及必要時宮頸管分泌物涂片和培養找淋病雙球菌,以及沙眼衣原體培養等法有助于診斷生殖道感染。血BHCG或尿液酶聯免疫法測定是診斷正常妊娠、異位妊娠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可靠方法。常規血清年胎蛋白、癌胚抗原和CA125。單克隆抗原測定有助于各種不同類型的卵巢癌的診斷。細胞學及染色體檢查,幾盆腔包塊并發腹水者,可經腹或經后穹窿穿刺抽吸腹水找癌細胞,并做染色體檢查,觀察是否有多倍體和非整倍體等畸變染色體。無腹水者,可直接用細針穿刺至實性包塊內抽吸少量細胞做涂片檢查,以鑒別包塊的良惡性。
四、器械檢查
1.超聲檢查 盆腔B型超聲檢查可明確盆腔腫物的部位、大小、形狀、質度、與子宮的關系以及盆腔內有無腹水,還可觀察有無孕囊或胚胎及其所在部位。超聲檢查在判斷包塊為囊性或實性方面較盆腔檢查更為準確。一般認為對診斷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宮內妊娠、異位妊娠和葡萄胎等,超聲是極有價值的檢查方法。
2.后穹窿穿刺 經后穹窿穿刺抽出腹腔內液體有助于了解盆腔包塊的來源和性質。抽出新鮮血液放置后不凝為異位妊娠破裂出血或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出血;抽出咖啡色液體者,一般為卵巢內膜異位囊腫破裂;有膿液吸出時,可確定為盆腔炎塊;僅少量透明淡黃色液體或無液體吸出時,則無診斷價值。
3.腹腔鏡檢查 賦源和性質不明而無廣泛粘連的盆腔內包塊可行腹腔鏡檢查,必要時取活體組織檢查進一步確診。
應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診斷:
1.盆腔墜痛 盆腔瘀血癥的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即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常需盆腔靜脈造影,腹腔鏡或手術證實有盆腔靜脈增粗、迂回、曲張成團,并除外生殖器官其他器質性病變。 本癥多見于早婚、早育、多產,子宮后位,習慣性便秘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婦女,尤其是女性絕育術后的慢性腹痛患者,經腹腔鏡檢查,本征檢出率為29.76%,目前,本癥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
2.盆腔內有較廣泛浸潤 直腸癌擴散出腸壁在盆腔內有較廣泛浸潤時(或手術后盆腔內復發時),可引起腰、骶部酸痛、脹墜感。
3.盆腔膿腫 盆腔膿腫多由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化膿形成盆腔膿腫,這種膿腫可局限于子宮的一側或雙側,膿液流入于盆腔深部。
預防在于強調30歲以上婦女應作定期普查和提高醫師的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