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1、引起皮下出血的疾病統稱為紫癜,多半為血管系統障礙所致的過敏性紫癜(舍一亨氏病),以及血小板減少而造成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所謂過敏性紫癜,在變應性變態反應中(過敏癥)屬于全身性急性反應,在用注射馬血清治療白喉時引起的過敏性疾病。與這種血管紫癜的癥狀相似。所以用過敏性紫癜來命名。兒童紫癜,紫癜亦稱紫斑,是小兒出血性疾病中一種常見的疾病。臨床以血液溢于皮膚、粘膜之下,出現瘀點、瘀斑,壓之不退色者為其特征。本病多發于學齡兒童,常見于西醫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過敏性紫癜等疾病。
2、兒童紫癜診斷要點,起病較急,紫癜反復出現,可發生于全身各部位的皮膚、粘膜。皮疹多樣,小者如針尖樣,大者則成瘀斑或血腫,亦可融合成片。皮疹顏色初起淡紅或鮮紅,壓之不退色,數日后轉成淡紫淡青而逐漸消退。急性起病時,常伴有鼻衄、齒衄、便血、尿血或嘔吐、腹痛、關節腫痛等癥狀。 本病屬于血證范疇,應與溫熱病所出現的斑疹作鑒別。溫熱病的發生多與四時不正之氣有關,每有傳染性,先見高熱、頭痛,后見斑疹,起病急,傳變快,甚則昏迷、抽搐。 實驗室檢查:若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凝血時間正常,血塊收縮不良,抗血小板抗體測定陽性,束臂試驗陽性,則提示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若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和血塊收縮等均正常,則提示為過敏性紫癜。
3、鑒別診斷:
1)阿司匹林樣缺陷: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血小板釋放功能障礙。患者對阿司匹林特別敏感,血小板計數正常,pF-3有效性異常。臨床上皮膚癜分布不均,粘膜出血明顯,外傷或手術時出血較嚴重。
2)輕型血管性假血友病:有粘膜或內臟出血。有的患者出血時間延長,阿司匹林耐量試驗陽性,Ⅷ:C降低,ⅧR:Ag減少明顯,血小板粘附率可降低,血小板對瑞斯托霉素聚集性減弱。
3)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亦即為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常有發熱、感染及全身不適的癥狀。肢體出現對稱分布、分批出現的紫癜,瘀斑、瘀點以手足伸面為主。常伴有腹痛。關節疼痛或腫脹、便血,有些患者出現血尿及浮腫癥狀。實驗室檢查中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血塊退縮試驗均正常,骨髓象檢查無特殊,束臂試驗陽性。
二、治療:
1、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避免情緒波動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蟲叮咬。去除可能的過敏原,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預防感染,在有明確的感染或感染灶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應避免盲目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4、注意飲食,因過敏性紫癜多為過敏原引起,應禁食生蔥、生蒜、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肉類、海鮮、應避免與花粉等過敏原相接觸。
5、為防止復發,患者治愈后應堅持鞏固治療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