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酸可由下列原因引起:長期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生活不規律,不定時用餐,精神緊張,喝過多的汽水,大量吸煙,服用某些對胃有損害的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外科手術,嚴重燒傷或細菌感染,遺傳等。
1、偶然發生在吸煙者,飲酒者,攝入咖啡、油膩食物、巧克力后,或女性月經期、妊娠期:可能是生理性反酸;
2、服用了某些藥物后,引起的反酸癥狀,如抗膽堿能藥物(或有抗膽堿能副作用的藥物)、受體激動劑(異丙腎上腺素等)、茶堿、安定類、鈣拮抗劑(異搏定、尼氟地平等)、鴉片制劑等;
3、較嚴重的燒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難、慢性咳嗽、喉炎、哮喘等癥狀: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應去醫院診治;
4、長期燒心反酸史、胃食管反流病史、誤服或自殺服腐蝕性物質的病史,有燒心、胸骨后痛、反胃嘔吐、吞咽困難、吞咽疼痛等癥狀:可能是食管炎,應去醫院診治;
5、早期表現為進硬食時產生癥狀(大口進硬食時有輕微的梗噎感;吞咽時食管內疼痛;吞咽時胸骨后悶脹痛不適感;吞咽后食管內異物感),中期發生進行性吞咽困難和嘔吐(粘液和食物不含胃酸味和膽汁苦味)吞咽時胸背疼痛:警惕可能是食管癌,應去醫院診治;
6、早飽、餐后上腹部飽脹、惡心、厭食發作性干嘔或嘔吐、體重減輕等表現,檢查無明顯的上消化道、肝膽胰及其他臟器疾病,無明確的感染、應激、代謝紊亂、服用藥物等因素:可能是胃輕癱綜合癥(gastroparesissyndrome),簡稱胃輕癱,應去醫院診治;
7、上腹部或胃部反復發作性或持續性的疼痛或不適,常伴脹氣、早飽、腹脹、反酸、惡心嘔吐等癥狀,病程超過1個月以上: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8、以慢性病程,周期性發作(發作期與緩解期相互交替)節律性疼痛為特點,上腹部疼痛(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可被制酸劑或進食緩解),并有上腹脹滿、噯氣和反酸等癥狀,發作期可伴有上腹部局限性固定的壓痛點,壓痛較輕,腹壁柔軟:可能是消化性潰瘍,應去醫院診治;
9、食管癌、賁門癌等手術(胃切除食管胃吻合術)后,在進食后出現反酸、燒心等癥狀:可能是食管胃吻合術后遺癥,進食后采取半臥位睡眠是預防反流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