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的形成可能是卵細胞在成熟分裂過程中,性染色體不分離,形成含有兩個X的卵子,這種卵子若與Y精子相結合即形成47,XXY受精卵。如果生精細胞在成熟過程中第1次成熟分裂XY不分離,則形成XY精子,這種精子與X卵相結合也可形成47,XXY的受精卵。一般認為大多數47,XXY的形成系卵子在成熟分裂過程中性染色體不分離所引起。
二、發病機制
迄今發現本病染色體核型約有30余種。絕大多數患者的核型為47,XXY,占全部病例的80%。大約有15%患者為有2個或更多細胞系的嵌合體,其中較為多見的是46,XY/47,XXY(約占7%)及46,XY/48,XXXY嵌合型,前者的臨床表現較典型的47,XXY輕微。另有1%患者核型為46,XX/47,XXY,但表型與典型的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患者無異。還有一些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的患者的核型是46,XX。對這一奇怪現象的解釋是:患者在胚胎發育中曾是嵌合體46,XX/47,XXY,不過XXY細胞系以后消失,或者后者比例極小,因而未被查出。
除嵌合體外,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還有許多變異類型,如48,XXYY、48,XXXY、49,XXXXY、49,XXXYY等。患者的X染色體愈多,智力發育障礙愈嚴重,男性化障礙程度亦更明顯,并伴有軀體畸形。一些XXXY患者有尺骨橈骨骨性聯合,XXXXY患者還有顱面和四肢多發畸形。但無論X染色體的數目增加到多少,只要有Y染色體就決定其表現型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