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院是經上海市衛生局核準登記的政府主辦的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南部院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黃浦區(制造局路639號),北部院區地處上海北翼寶淞地區(漠河路280號)。同時,在本市浦東新區由由地區設有九院浦東科教園區(錦尊路115號)、九院浦東分院(嚴鎮路166號)、高科口腔醫療美容門診部(嚴橋路350號),徐匯區設有虹梅口腔醫療美容門診部(虹梅路3310號)、靜安區設有大沽口腔醫療美容門診部(大沽路388號)。醫院承擔本市區域基本醫療服務,主要從事急危重癥和疑難疾病的救治,也是上海市120的定點醫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醫療定點醫院。
九院總占地面積124畝,總建筑面積24.2萬平方米。總核定床位數1820張(南部1000張、北部800張),實際開放床位1987張。口腔綜合椅位506張,臨床科室62個,其中醫技科室10個。全院職工4930人。九院擁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復外科專家張滌生教授、口腔頜面外科專家邱蔚六教授、骨科專家戴尅戎教授、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專家張志愿教授。醫院現已成為一所學科特色鮮明、具備一定臨床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國內知名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醫院聲譽排行榜2018年度綜合排名全國第29位,整復外科全國第一,口腔醫學排名全國第三,耳鼻喉科排名全國第六,骨科、眼科6提名。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研究排行榜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25位,整形外科學排名全國第一,口腔醫學排名全國第三,眼科學排名全國第八,耳鼻咽喉科學排名全國第九。
“十三五”以來九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發展。現擁有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口腔臨床醫學、整復外科、骨科等3個國家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骨科、口腔頜面外科、牙體牙髓科、牙周病科、口腔修復科、眼科、整復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黏膜科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教委IV類“高峰學科”1項;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學科”建設項目1項;口腔醫學、整復外科與組織工程學等3個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學科;還有口腔疾病、修復重建外科、創傷骨科與骨關節外科等3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口腔黏膜病科列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血管外科為全國第一批外周血管介入診療培訓基地;組織工程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口腔修復和生物材料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眼科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修復重建外科為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眼科、耳鼻喉科學為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學科;內分泌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醫院掛牌中國房顫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學血管病診治中心、疝與腹壁外科疾病診治中心單位,神經內科是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中心之一。
同時,九院還是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頭頸與腫瘤培訓中心單位、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IAOMS)口腔腫瘤外科與修復重建培訓中心單位和口腔頜面外科國際內固定學會(AOCMF)顱頜面分會培訓中心單位,先后掛牌國內**國際認證的麻醉護理教育基地及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
“十三五”以來九院學科臨床綜合實力逐年提升。整復外科現為國際上規模**的整形外科醫學中心和國內**的整形外科醫教研中心。口腔頜面外科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牙體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兒童口腔科、口腔預防科、口腔種植科、口腔綜合科等各類牙科診療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國際先進水平。骨關節外科和脊柱外科處于國內優勢地位。眼整形眼眶外科、眼腫瘤治療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耳神經顱底外科在亞專業領域的國內排名近年始終位居全國三甲,輔助生殖中心年取卵周期過萬,是全國輔助生殖中心中診療不孕癥婦女平均年齡**的輔助生殖中心。心血管介入治療、鈥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療、周圍血管疾病治療、疝與腹壁外科疾病診治、病理性肥胖手術治療、腦卒中介入治療等方面,處于本市領先水平。現任臨床醫技科主任60%以上為博士生導師。
2019年,醫院門急診人次數為466.8萬,同比增長5.47%。住院人次數13.09萬,同比增長11.88%;住院手術操作人次數達10.36萬,同比增長9.39%;門診手術人次數達17.18萬,同比增長5.46%。平均住院日5.8天,同比減少0.45天。
截至目前,醫院共有博士生導師132名,碩士生導師180名,設有3個博士后流動站,26個博士點、31個碩士點。醫院共有3個國家級研究基地,分別為國家口腔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組織工程(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教育部數字醫學工程研究中心。擁有5個市重點實驗室,分別為上海市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骨科內植物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耳鼻疾病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眼眶病眼腫瘤重點實驗室,以及1個上海口腔先進技術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醫學3D打印技術臨床轉化工程研究中心。擁有4個上海市技術服務平臺,分別為上海市生物醫用材料測試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上海市醫用植入物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上海市顳頜關節病及頜面畸形診治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上海市口腔頜面部腫瘤組織樣本及生物信息數據庫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杰出青年4人,長江特聘/講座教授6人,中組部“千人計劃”7人、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5人、人社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4人,以及上海市科委學科帶頭人、啟明星(后)、曙光計劃、醫學領軍人才等市級以上人才培養計劃近300人次。
九院現為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是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九院臨床醫學院教學基地,擁有27個教研室,擁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12個,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2個。2016-2019年,醫學院先后獲得教育部第二期來華留學生英文授課品牌課程1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項,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口腔規劃課程10項,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扶持建設課程2項,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平臺合作課程3項。獲得市精品課程1項,市本科重點課程建設1項,市高校外購留學生英語授課示范性課程1項,上海市高校優質在線課程建設項目1項。獲得上海市職業生涯工作室項目1項。獲得國家級臨床教學示范中心1項,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上海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項目1項。擔任全國高等院校本科規劃教材主編15人次。2018年,邱蔚六院士獲得上海市“教育功臣”,張志愿院士獲得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
2015-2019年間,醫院獲局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993項,科研總經費5.69億元。近年來醫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逐年遞增,2019年項目總數破百,共計106項,近五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經費達2.01億元。
2016-2019年,共牽頭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9項。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顯示, 共發表SCI 收錄論文546篇,SCI論文數在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11位、上海市醫療機構第2位、交大醫學院第1 位。SCI 學科影響因子前1/10 的期刊論文篇數64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中第6位。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17位、上海市第4位、交大醫學院第3位。中國卓越論文篇數281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31位、上海市醫療機構第6位、交大醫學院第4位。2018年度,醫院共申請專利419項,授權專利204項。獲評2018年度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名第2位。
醫院重視國際對外交流。醫院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法國巴黎公立醫院集團、哈佛大學牙醫學院,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IMC口腔醫學院,荷蘭Acta中心、美國波士頓大學牙學院、馬里蘭大學牙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牙學院、日本福岡齒科大學等相關友好姐妹院校建立了長期的互訪交流關系。
醫院主辦了2019上海國際骨科前沿技術與臨床轉化學術會議、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整形美容外科會議暨第八屆上海整形美容論壇、第一屆荷蘭阿姆斯特丹口腔醫學中心中國校友會、第八屆國際康復醫學與工程大會、2019中德顱面裂高峰論壇等會議。
醫院持續開展法國公立醫院集團AP-HP合作項目。共組織了3期上海九院法國醫療體系與醫院管理高級培訓班、2批護理管理人員赴法短期培訓研修。參與人數達100余人。組織法國臨床研究培訓9人,法國臨床研究管理培訓3人。并且連續2年舉辦上海—巴黎雙城醫院管理國際論壇,反響熱烈。
醫院積極推進醫聯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不斷加大醫院品牌影響力。在建設黃浦、寶山、奉賢等3個市內醫聯體同時,完成與徐匯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徐匯區牙病防治所;與松江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托管松江區泗涇醫院,新建松江區牙病防治所。
醫院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持續開展“耳聾防治”青海果洛巡回醫療服務、“睛益求精”眼科青年醫師云南紅河培育項目。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應急處置中的作用:2006年3月我院確診了上海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008年“5·12”四川省汶川縣特大地震災害中,我院全力以赴派遣醫療隊和收治災區傷員,2013年雅安地震災害中,我院圓滿完成支援抗震救災工作;2009年全球暴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醫院確診1例甲型H1N1流感重癥患者(治愈康復出院);2010~2013年間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分別派遣醫療隊對口支援摩洛哥、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云南省祥云縣人民醫院,以及支持中華口腔醫學會“西部行”志愿者活動;2010年圓滿完成了世博定點醫院醫療保障任務;2011年全力救治“9.27”地鐵10號線事故批量傷員;2014年作為“亞信峰會”醫療保障定點醫院,接受并圓滿完成外派任務;2018、2019年連續兩年出色完成進博會展會現場應急醫療保障任務服務。
醫院獲評國家衛計委醫院互聯互通成熟度標準化四級甲等醫院。在不斷完善HIS、LIS、PACS等基本信息應用系統基礎上,積極推進包括結構化電子病歷、移動護理、移動醫生工作站等移動醫療建設。在本市率先建成基于大數據信息集成平臺的醫院綜合應用管理平臺,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同時,基于“互聯網+醫療”微服務平臺建設,實現了醫療服務功能延伸和創新,積極推進專家、專病及普通門診全部號源全預約開放,2016年在全市建立本市**24小時門診自助服務中心,不斷推進以患者為中心,積極改善就診環境,優化就診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以“全人群、全功能、全自動和全信息”為特點的預約診療服務、基于臨床數據倉庫的大數據信息集成管理平臺等在走在國內前列,“全預約診療服務”項目獲評國家衛計委“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獎,病人滿意度達98%以上。
醫院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設,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內部績效管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加強總務后勤管理,建設平安醫院,綠色醫院;節能減排,開源節流,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穩步增長,獲評全國無煙醫院單位。
醫院堅持穩中求進,注重內涵發展,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和醫學科技創新能力。一方面,持續改進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就醫環境,優化服務流程,加強行風建設,做好對外宣傳和交流工作,提高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內部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另方面,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一步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優化學科布局,提升學科人才和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增強醫院綜合競爭力。
九院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堅持公益辦院,凝心聚力,銳意改革,攻堅克難,爭取醫、教、研、管理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和新成效,為確保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繼續領先全國、保持發達國家水平,為開創上海衛生工作新局面,也為把九院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研究型教學醫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