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癬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頭癬一般采用綜合性治療。
1、系統治療
灰黃霉素目前仍為首選,對小孢子菌最為敏感。成人0.6~0.8g/d,兒童15~20mg/(kg·d),分3次飯后服用,療程3~4周。服藥期間,多食油脂性食物,以促進藥物吸收。同時要注意肝功能檢查。應用灰黃霉素如同時服用中藥茵陳,可提高其療效,減少灰黃霉素的用量。并避免應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酮康唑對斷發毛癬菌最敏感,兒童用量為5mg/(kg·d),1次頓服,最好進餐時服,療程4~8周。伊曲康唑用餐時服用,成人0.2g/d,兒童0.1g/d,每周1次,服用4~6周。特比萘芬0.25g/d,兒童0.125g/d,服用4~8周,服藥期間亦應注意肝功能檢查。膿癬急性期亦可短期加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
2.局部治療
單用局部治療療效差,應同時進行系統治療或與拔發療法同時應用。外用藥常用者有5%~10%硫磺軟膏,2.5%碘酊,3%克霉唑霜等,連續應用1個月,不可間斷。涂藥前先用肥皂水洗頭,膿癬如膿液較多,炎癥明顯時,可用溫和殺菌劑,如0.1%依沙吖啶(利凡諾)、1∶4000高錳酸鉀液或0.1%呋喃西林敷,或外用抗生素軟膏如環丙沙星軟膏等。在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對于面積較小(五分硬幣范圍以內)、數量不超過3塊的損害可采用拔發療法,即有用平頭鑷子將病損區及其周圍3mm范圍內的正常頭發連根拔出。拔發后外涂前述外用藥,每天1次。如此每周拔1次,連續3~4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每天用溫肥皂水洗頭,以洗去帶菌鱗屑和痂皮,避免皮損播散。黃癬菌痂如過厚時,可先用5%水楊酸軟膏或油劑除去,然后再涂藥。用藥前將頭發剃去,每7~10天理發1次,以去除被感染的毛發。同時,對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如帽子、枕巾、理發工具,要消毒處理,病發應焚毀。
二、預后
黑點癬、膿癬愈后常伴瘢痕及禿發。
頭癬辨證論治
三、中醫治療:
1、內治法:
治宜養血和營祛風,方用癬復康。若屬風寒者,加制川烏、麻典各9g;若屬風熱者,加生地15g,菊花12g,苦參15g;若屬沖任不調者,加鹿角片9g、菟絲子12g、巴戟天6g。若為陰虛內熱者,用生地飲加減。若屬濕熱實癥者,用龍膽瀉肝湯加黃柏、蒼術、薏苡仁治之。
2.外治法:
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下列諸方:
①癬藥水,用毛筆蘸涂擦患處,每日2~3次。
②滅癬靈,醋調膏,涂患處。
③癬可凈,水煎坐浴。
④汗斑方,調搽。
⑤槿酒擦劑,外擦,每日1~次。
⑥雄黃解毒散,醋調搽。 可采用雄黃糊溶發法,將雄黃(研成細末)、生石灰塊按1∶4比例放入容器內,然后加冷水使成稀糊狀,攪拌均勻。放置24h后備用。用前將頭發剪短,均勻涂于頭皮部,20min后,水洗,頭發即可脫落,每周應用1次。本藥為溶發作用,并不破壞毛根,故毛發可再生。但為徹底治愈頭癬,此法只可作為輔助療法。對炎癥明顯、膿液較多的膿癬亦可用5%黃柏、10%生地榆或5%生理鹽水洗或濕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