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一般治療
母乳性黃疸西醫治療
(一)治療
1、繼續母乳喂養
不主張為診斷而停母乳。正確的做法是鼓勵母親繼續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養的方法。早發型母乳喂養性黃疸鼓勵頻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的黃疸及一般狀況、吃奶及體重增長情況。
2.干預措施
當出現高膽紅素血癥時,根據情況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預措施。各種干預手段以盡可能不影響母乳喂養為前提,盡快降低膽紅素水平。目前比較公認的干預標準為血清膽紅素275~425μmol/L(16~25mg/dl)時停母乳,改配方奶喂養2天以上,直到膽紅素降到安全范圍再恢復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時,暫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時給予光療。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產未成熟兒,血清膽紅素達到170μmol/L時應停母乳給予光療。
晚發型母乳性黃疸,血清膽紅素<257μmol/L(15mg/dl)時不需停母乳;>257μmol/L(15mg/dl)時暫停母乳3天,>342μmol/L(20mg/dl)時則加光療,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漿治療。
3.支持療法
同時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
4.酶誘導劑
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
(二)預后
母乳性黃疸的愈后良好。但最近仍有測定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發現一組膽紅素濃度256~427μmol/L(15~25mg/dl)母乳性黃疸患兒有1/3異常,將膽紅素降至正常,則此改變消失。提示母乳性黃疸有導致輕微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可能,應注意合理處理。喂母乳的早產兒比喂配方奶的早產兒更易發生黃疸且黃疸延遲消退。由于早產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膽紅素易透過血腦屏障產生神經毒性。早產兒母乳性黃疸與膽紅素神經毒性關系處于研究階段,初步認為對于早產兒母乳性黃疸應相對積極,因為由于母乳性黃疸帶來的神經毒性不應忽視。
母乳性黃疸辨證論治
母乳性黃疸中醫治療
1、中藥方
方劑1:
金錢草15g,梔子6g,茵陳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新生兒黃疸
方劑2:
茵陳、茯苓各20g,梔子、白術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結者去除白術,加大黃5g,枳實5g;發熱煩躁,舌質絳紅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方劑3:
黃連、茵陳、云苓各10g,黃柏、黃芩、梔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調成藥餅。貼于肚臍,外用熱水袋溫暖肚臍。
適應癥:胎黃不退先天不足,氣血兩虛證。
2、食療法
方劑1:
蟬蛻0、5g,綠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新生兒黃疸
方劑2:
鮮蘑菇或番薯適量
制用法:做菜煮湯。食用。
適應癥:新生兒黃疸陰黃證
方劑3:
冬瓜皮、玉米葉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新生兒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