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椎體畸形一般治療
一、治療
1、非手術療法 Milwaukee支具可以防止長段柔軟性側凸的發展,而對短段且僵硬者效果較差。拍攝牽引狀態下及自然狀態下X線片,可測出脊柱彎曲柔軟度。穿支具期間應記錄原始彎及代償彎的角度,以便監測其發展情況。如支具固定期間,彎曲度明顯加重,則應考慮手術治療。對于彎曲度超過50°者,最好不采用支具固定。
2.手術治療 根據脊柱畸形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脊柱側凸的進展速度、畸形的部位及病原菌的年齡而決定術式。
(1)脊柱原位后融合術 適應于脊柱畸形輕至中度、外形尚可,畸形發展不快者,尤其單側未分節者適合做此類手術。手術時機宜在5歲前,有利于控制畸形的發展。可采用自體髂骨作為骨源,融合范圍包括上、下兩個正常椎體。
(2)單側椎體骨骺固定術 對椎體凸側的前方和后方進行融合,阻止其過度生長,使脊柱凹側繼續生長,達到矯形目的。但對有過度后凸者不宜做這類手術。
(3)脊柱側凸的矯正及融合 適合于脊柱畸形嚴重者。術前需行脊柱牽引,防止術中脊柱突然被拉長而發生脊髓操作內固定矯形方法可選用Harrington棒Luque棒。
(4)半椎體切除術 適應于骶椎連接部位所引起的脊柱傾斜和失代償。提倡早期手術,以免發生繼發骨性變化。切除半椎體后,用壓縮棒進行固定。如合并有不仍髓分叉或神經閉合不全,則有先行凸側腰、骶1椎體之間半側融合術。
(5)脊柱截骨 適應于年齡較大或者青春期的患者,其椎體單側未分節、病變部位僵硬、嚴重成角側凸。如脊柱岫側有肋骨融合術中應將其切除,通過脊柱前入路行楔形截骨及融合術,這一手術難度較大,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脊柱狀晶矯形醫師來完成。因手術引起脊髓損傷危險較大,術前應向病人及家長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