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腺癌一般治療
一、治療:
1.小腸腺癌對放療不敏感,對化療亦不敏感。僅少數病例化療可控制進展,緩解癥狀。可給予氟尿嘧啶(5-Fu)、絲裂霉素(MMC)或順鉑(DDP)。因此,小腸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放療及化療效果欠佳。手術治療的原則是進行腫瘤所在腸段及相應的腸系膜和區域淋巴結的整塊切除,有時需切除受累的相鄰臟器。切除腸段的范圍需根據結扎血管后的血運而定,但至少需切除腫瘤邊緣的近側和遠側各10cm以上正常腸段。
2.十二指腸腺癌應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胰空腸吻合,膽管空腸吻合及胃空腸吻合。有人認為對于十二指腸第一、三、四段的早期腺癌可作該腫瘤節段腸管的切除術,此手術范圍小,影響小。反對者認為切除不徹底,如病人條件較好,年齡不超過70歲,體質能耐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根治效果好。空腸和回腸腺癌應清掃腸系膜上動靜脈周圍的脂肪淋巴組織。末端回腸腺癌應行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
3.小腸腺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的基本原則是整塊切除腫瘤所在腸段、相應腸系膜及所屬淋巴結。小腸癌不同于平滑肌肉瘤,其浸潤性強,常累及腸系膜上動脈或靜脈的主干,或固定于腹主動脈或下腔靜脈上,無法分離,僅能做姑息性的短路手術。故腫瘤晚期無法切除者可行旁路手術以緩解癥狀,并作介入治療,以控制腫瘤的生長。
4.對于空回腸腺癌,應距癌灶邊緣近端和遠端各10cm以上做腸段切除,須在該段腸管的血管根部(腸系膜上動靜脈分出該段血管的起始部)結扎,清除該段腸系膜,并清掃腸系膜上動靜脈旁淋巴脂肪組織。由于必須保護腸系膜上動靜脈,清掃范圍受到限制。遠端回腸的淋巴引流是沿回結腸動脈回流至腸系膜根部,保留回結腸動脈就難以徹底清掃該區域淋巴結,為此需行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探查已有較廣泛轉移者,若腫瘤局部條件允許可作姑息性切除。無法切除且有梗阻者行旁路手術。
對于分化較差的小腸癌,化療和放療有一定作用,故術后應輔以適當的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治療措施。
二、預后:
1.小腸腺癌確診時往往已有區域淋巴結及肝轉移,多無法行根治性切除術,預后較差。有報道298例小腸腺癌的手術治療,能進行根治性切除術者僅占50.7%,姑息性切除術占10.7%,旁路手術為16.8%,其余只能單純開腹探查。國內報告小腸腺癌切除術后的5年生存率為19%~31%,根治性切除術后的5年生存率為34%~41%。Zar綜合923例小腸腺癌,位于十二指腸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別為39%、37%,空回腸者分別為46%、41%,女性5年生存率稍高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