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般治療
一、治療
必須盡早治療。取標本送細菌培養后,立即給予抗生素,切不可等待培養結果。近年來均采用大劑量抗生素靜脈滴入。目前首選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苯唑青霉素鈉)、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或紅霉素,兼用氯霉素、頭孢菌素或慶大霉素等。當明確致病菌和敏感的抗生素后,立即更換有效的藥物。靜脈給藥2~3周,感染控制后可改為口服抗生素2~3周。患肢用石膏或皮牽引固定于功能位以保證休息、減少疼痛并防止感染擴散與病理骨折。全身支持療法不容忽視,如退熱劑、補液、輸新鮮血液、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等。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酌情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性骨髓炎常需手術引流。發病24h內的早期病例經充分有效的治療后體溫下降、疼痛減輕者保守療法可能治愈。延遲就診或延誤診斷的病例如全身及局部癥狀嚴重者穿刺有膿需手術引流。手術治療包括切開引流與骨鉆孔或開窗減壓。切口或髓腔內可置兩根硅膠管,一個用于向內滴入抗生素溶液沖洗,另一個用于引流。積膿較少的傷口,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后可以縫合,半數可得到傷口一期愈合。
二、預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無抗生素的情況下,死亡率很高。在有抗生素后死亡率下降為2%~3%,但治療效果仍然并不理想,療程長,常按月計算,嚴重影響健康。對成人患者癥狀重,痛苦大。對1歲以下的嬰兒的骨髓炎,由于全身癥狀不明顯,因此不能早期診斷,一旦發現,骨骺已遭嚴重破壞,引起肢體發育障礙,造成終身殘廢,若能及早診斷,及時進行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和全身治療,可獲得痊愈。Cunha指出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愈率達到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