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一般治療
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西醫治療
除病因治療外,主要的治療是使病兒能度過腎衰期,使少尿引起的內環境紊亂減至最小程度,爭取腎臟病變的恢復。
1、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1)先區分因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少尿和急性腎小管壞死所引起的少尿。
腎小管壞死:尿稀釋(尿滲透壓代于350mmol/L,,尿鈉常高于40mmol/L),尿鈉分值常高于1%。
血容量不足:尿濃縮(尿滲透壓高于500mmmol/L,尿鈉常低于20mmol/L),尿鈉分值常少于1%。
(2)如只是血容量降低,無失血和低蛋白,則不需膠體擴容。可先靜脈注入等滲鹽水20ml/kg30分鐘以上。若患者2小時內無尿,須插導尿管測定膀胱尿量測中心靜脈壓。
(3)體液已補足者須考慮用利尿劑。利尿劑可使腎小管功能的改變,加速尿流,促進少尿患者排尿,可緩解高鉀血癥及體內水滯留。
先以4mg/min靜脈滴注速尿2mg/kg,若沒效果,再給第2次10mg/kg。尿量仍不增加的,靜脈注射甘露醇0.5g/kg。即使無效,不宜再用甘露醇,避免中毒。
無高血壓的患者,可聯合用多巴胺5μg/(kg·min),與利尿劑共同作用,增加腎皮質血流。
(4)補足血容量或給利尿劑后仍無適量尿液排出則應嚴格限制攝入液量。限液量視體液情況決定。
①體內有水滯留者,應完全限制液體入量,從而減輕已被擴充的血容量。一般用不含電解質的10%~30%葡萄糖液,經最慢速度的輸液泵來維持血管內容量,也可根據電解質平衡來改進輸液內容。
②除體內滯留水分過多外,腎外液體丟失如失血、胃腸道異常丟失(嘔吐、腹瀉)應予補充。
③患者少尿或無尿而血容量正常,則液體入量限于不顯性水丟失量〔400ml/(m2·24h)或1ml/(kg·h)〕加該日排出尿量。
2、糾正酸中毒
嚴重酸中毒(血清碳酸氫鹽<8mmol/L,動脈pH<7.15)可增加心肌易激惹性,故須進行處理。
可先經靜脈滴注碳氫鹽,使動脈pH上升至pH7.2(約合血清硫酸氫鹽12mmol/L),矯正部分酸中毒。矯正公式:NaHCO2的需要量(mmol)=0.3×體重(kg)×〔12-血清碳酸氫鹽(mmol/L)〕。
當血清磷及鈣正常后,再口服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液矯正酸中毒。
需注意迅速矯正酸中毒,將造成游離鈣濃度降低而發生抽搐。
3、高血鉀癥的處理
⑴當血清鉀上升至5.5mmol/L時,給患者的液體須含高濃度葡萄糖,并給降鉀樹脂1g/kg,口服或保留灌腸。每2小時可重復1次,使用頻數注意不應使鈉有超負荷的危險。
機制:可在腸道內產生離子交換作用,吸收鉀后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鉀。
鈉式樹脂的優點:加重中毒,可攝取腸道內的銨離子,可減少尿素的合成。
若加入2ml/kg的70%山梨醇,形成混懸液口服,效果好。山梨醇引起滲透性腹瀉,可引起水及電解質的丟失,與降鉀樹脂共同促進電解質和水經胃腸道排出。若用于灌腸,宜用10mg/kg的20%山梨醇。
⑵血清鉀上升到7mmol/L以上,采用下列方法配合降鉀樹脂進行治療。
①靜脈注入5%碳酸氫鈉3mmol/kg,注射過程中應避免高血壓、容量擴張及抽搐等。
②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0.5mg/kg,緩慢滴入。期間要嚴密監測心率,如每分鐘下降20次,須停止輸液直至心率恢復至輸液前的速度。
機制:可拮抗由鉀所引起的心肌易激惹性。
③使用50%葡萄糖1mg/kg與胰島素(1U胰島素需供給葡萄糖5g)的混合液,靜脈注入1小時以上。同時須密切監測,避免發生低血糖癥。
機制:使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
④使用β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噴霧。
經過上述緊急處理,高血鉀持續不降,須作透析治療。
4、低鈉血癥
如果患者血清鈉降至120mmol/L以下,并無脫水須限制入量,需要靜脈滴入高張(3%)氯化鈉,使血清鈉提高到125mmol/L。公式為:NaCI需要量(mmol)=0.6體重(kg)×〔125-血清鈉(mmol/L)〕。
但給予高張鹽水可引起危險性體液的擴張,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高血壓。如果出現這些癥狀。須考慮透析療法。
5、低鈣血癥
除發生手足搐搦的患兒外,可用降低血清磷的方法。口服與磷酸鹽結合的碳酸鈣抗酸劑,增加糞便內磷酸鹽的排出。
6、高血壓
應當限制鹽及水。
不嚴重高血壓:通過限制鹽、水量、速尿控制細胞外液量擴張。可用血管擴張劑及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
嚴重高血壓:可用低壓唑(氯苯甲噻二嗪,diazoxide),以5mg/kg(單次極量300mg)的劑量在10秒種內靜脈注入,通常在10~20分鐘常顯現效果。若效果不夠理想,可在第1次注藥后30分鐘可再重復一次,或迅速舌下含服心痛定(硝苯吡啶0.25~0.5mg/kg)。
高血壓危象:可持續靜脈滴注柳胺芐心定(labetolol)或普鈉。
7、胃腸道出血
(1)經靜脈給甲氰咪胍(西咪替丁)5~10mg/(kg·12h)。
(2)采用碳酸鈣抗酸劑預防,同時有降低血清磷的效果。
8、其它
(1)貧血:
急性腎衰時有急性出血、溶血性貧血或持續腎衰,血色素下降至70g/L則須輸血。
體液過多的患者,緩慢(4~6小時)輸入新鮮血(減少鉀入量),10ml/kg可減少體液擴張。如有嚴重體液潴留,則須在透析過程中矯正貧血。
(2)抽搐:
由于引發的病因有很多,治療須針對原發病變。一般抗驚厥藥物如水化氯醛、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在尿毒癥患者療效差。安定對控制抽搐有效。
(3)急性腎衰透析療法
指征:高血壓,電解質失調尤以高鉀血癥,酸中毒,中樞神經系統紊亂,體液潴留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4)絕大多數原來健康或營養情況良好的患兒突然發生急性腎衰時,最初應只攝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飲食,須限納、鉀及水量。如腎衰持續7天左右須考慮經口飲食及經胃腸道外補充必需的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