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一般治療
一、治療
病因明確者應進行針對性治療。一般病兒予對癥治療。急性期應臥床,加強護理及支持治療。
無明顯病因者,可按散發性腦炎治療。
治療原則為抗炎和抗變態反應,防治腦水腫,改善神經代謝和缺血缺氧狀態。
1、腎上腺皮質激素:
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靜脈滴注,癥狀改善后可逐漸減量,7~10次后可改為0.75~1.5g、3/d,口服,或強的松30mg,1/d,口服,皮質激素類藥物不宜過早停用,以減免后遺癥。
2、硫唑嘌呤:
成人一般劑量為2.5mg/kg,分三次服用,也可與皮質激素合用。用藥期內應觀察血象,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應及時停用,并予對癥處理。
3、干擾素:
一般成人用α-干擾素300~500萬國際單位/d,肌注,可連續用3-4周。副作用如頭痛、口干、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細胞減少等,常見于兩周之后。如出現嗜睡、癲癇發作,應及時停藥。
4、對癥治療:
如用速尿、甘露醇降低顱內壓。用胞二磷膽堿、維生素B6、維生素E、腦復康、泛酸等改善腦代謝,對有癲癇發作的患者應用抗癲癇藥,對精神運動興奮的患者可合用精神安定性藥物等。
二、預后
感染后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預后較好,多數在1周內好轉。少數在3~4個月內完全恢復。個別嚴重病例共濟失調、震顫、語言不清等癥狀持續更長時間,或成為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