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性癡呆一般治療
藥物治療
1.抗膽堿能藥物
一般在疾病早期應用,如苯海索(artane)2~4mg,3次/d,口服;或東莨菪堿(scopolamine)0.2~0.4mg,3次/d,口服;或苯扎托品1mg,3次/d,口服。金剛烷胺是抗病毒藥,(amantadine)具有增加突觸前合成與釋放多巴胺作用。金剛烷胺100mg,3次/d,口服或與苯海索并用。
2.多巴胺替代療法
多巴胺替代治療在改善生活質量和延緩病程方面取得進展。但長期服用出現多種運動異常表現如“開-關現象”、“劑末現象”和“晨僵”等。因此替代療法對癥狀較輕者不宜過早應用,從小劑量開始達到最小有效劑量維持,用藥不宜過多加量,出現異動現象隨時調整用藥。
(1)左旋多巴(L-Dopa):250mg,2~3次/d,口服。現多用復方多巴制劑效果較好。
①左旋多巴/芐絲肼(美多巴)(含量:左旋多巴0.2g,芐絲肼0.05g)0.125~0.25g, 2~3次/d,口服;
②帕金寧或息寧(Sinemet)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混合劑。含量:左旋多巴200mg,卡比多巴50mg,應用劑量1片,2~3次/d,口服。
(2)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用與激活D2受體有關。
①溴隱亭(bromocriptine,parlodel)多與左旋多巴合用,開始0.625mg逐漸加量,維持量10~30mg,1次/ d。
②培高利特(Pergolida medytate)開始用量0.05mg 1次/d,在2~7周內逐漸增加至0.25mg, 2~3次/d,每天維持量應小于0.75~5mg以下。
3.哌啶烷基類衍生物
步地品(叔二苯哌啶)10~50mg/d,常用30mg/d,影響多巴胺的釋放或吸收,同時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和可靠的5-HT系統刺激效應。
4.奧芬那君(orphenadrine)
100~150mg/d,具有抗膽堿能及較弱的抗組胺作用,對本病肌僵直有效。
5.精神藥物
當病人出現明顯的抑郁、興奮、幻覺或妄想癥狀時,可選用適當的抗抑郁藥或抗精神病藥治療,但應注意精神藥物的副作用,劑量宜低。
6.其他用藥
根據發病機制與自由基和興奮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有關,配合應用抗氧化劑和谷氨酸拮抗劑等治療,如維生素E、維生素C等,以及其他對癥治療藥如肌強直可用肌肉松弛劑等。
7.外科治療
腦立體定向手術有一定療效,但不作為首選治療。帕金森病外科手術治療經歷較長歷史。20世紀60年代以后的立體定向一側丘腦腹外側核、豆狀核襻、丘腦底核毀損術和80年代以來的自身腎上腺皮質和異體胎兒中腦黑質細胞移植于一側尾狀核,殼核等,雖近期有一定療效,但均未得到承認而中斷。近年微電極引導CT、MRI立體定向內側蒼白球腹后部毀損術獲得成功,取得較好療效,宜應選好適應證,配合藥物治療,并有待積累經驗總結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