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胰腺炎癥狀診斷
一、癥狀
慢性胰腺炎病人常見的初期臨床癥狀是反復發作的急性胰腺炎,這種急性發作使胰腺的損害逐漸明顯,并進行性的減弱了胰腺的功能,但在一些病人這種使病情不斷惡化的過程并不明顯,可能既無疼痛也無其他特殊表現,只是當這種漸進性潛隱性的病變發展到中期或后期,發生胰腺功能不全時病人的臨床表現才明顯。
1.腹痛
大多數慢性胰腺炎的患兒有間歇性的或慢性的腹痛,疼痛原因不十分清楚,主要表現在上腹部,季肋部或臍周圍,背部亦有痛感,嘔吐與發熱并不常見,有時疼痛可以持續幾周,疼痛的程度不同,但隨著疾病的發展,疼痛可逐步減輕。
2.吸收障礙和發育不良
這一臨床表現主要是由于餐后腹痛限制了飲食的攝取使營養供應不足,另外胰腺功能的低下影響了脂肪和蛋白的吸收,脂肪瀉多于蛋白瀉,這是由于疾病早期脂肪酶減少比蛋白酶減少明顯,雖有嚴重脂肪瀉,但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較少見,只有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比較明顯,血脂和尿氨基酸均增高。
3.糖尿病
糖代謝的異常是由于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釋放受到損害,此種情況有時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糖尿病是青少年熱帶胰腺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在鈣化型胰腺炎和酒精型胰腺炎也可見到,胰島細胞損傷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的同時,胰島周圍纖維化致循環障礙使胰島素釋放入血減少。
4.胰腺的惡性腫瘤
對某些有慢性胰腺炎的病人來講,其胰腺癌的發生率有明顯增高,這種危險性的高低隨病因不同而有差異,也有可能是部分慢性胰腺炎的自然轉歸,到目前遺傳性胰腺炎病人尚無胰腺惡性腫瘤的報道。
5.其他
慢性胰腺炎伴腹水的很少見,伴有胸腔積液就更為少見,有的可因胰酶逸入血液進入皮下而導致皮下脂肪組織壞死,形成紅斑及結節,有的病人可出現腹部包塊,可為胰腺的炎性包塊,也可能是假性囊腫或胰腺的良性或惡性腫瘤。
許多病人有反復發作的急性胰腺炎史,腹痛為最突出與多見的癥狀,在大多數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腹痛的嚴重性減輕,持續時間減少,在鈣化性胰腺炎,隨著胰腺的鈣化,疼痛減輕,但隨之出現內,外分泌功能不足,98%的胰腺功能喪失時 ,才會出現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現,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良,貪食及生長障礙,營養缺乏,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2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嚴重時可出現脂肪瀉,患兒糞便量顯著增多,糞酸臭或惡臭,可出現糖尿病,但一般不嚴重。
遺傳性胰腺炎起病年齡多見于5~10歲,由于有家族史,診斷很容易,患者有嚴重的腹痛伴惡心,嘔吐,體格檢查和臨床過程與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相似,急性期癥狀在4~8天后緩解,每次發作后都會加重胰腺組織損害,發作間期病人一般情況尚可,無癥狀期可以是數周或數年,當發展為慢性胰腺炎時,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急性發作時可以正常,CT或超聲檢查顯示縮小的,鈣化胰腺伴導管擴張,ERCP可以發現擴張或狹窄的導管內的結石,多年以后,發展為胰功能不全,晚期并發癥包括糖尿病,動脈血栓,胰腺癌和腹部其他腫瘤。
二、診斷
根據病人有典型的胰腺炎病史,以及影像學上有慢性征象,慢性胰腺炎很容易診斷,更典型的是病人有反復發作的腹痛,嘔吐及血清淀粉酶升高,有些病人有吸收不良和生長障礙,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很少見。
1.胰酶測定:急性發作期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升高。
2.葡萄糖不耐受:脂溶性維生素缺乏,低球蛋白血癥,肝功能異常。
3.胰腺功能測試:如核素脂肪試驗,CCK-促胰液素,BT-PABA試驗等,無任何胰功能試驗有足夠敏感性,可診斷出輕度早期甚至中度胰腺炎。
4.腹部平片:腹部平片見到胰腺鈣化,則慢性胰腺炎的診斷成立。
5.ERCP:診斷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