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潛伏期一般1~3周,平均9~15天,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急性期典型癥狀為暴發性腹瀉,水樣大便并有惡臭,可有少量黏液,但多無膿血。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腹脹、噯氣。腹痛常見,多在中上腹、絞痛。部分患者有低熱、發冷、頭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急性期持續數天,如治療不及時,即可能轉為亞急性感染,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腹瀉、腹痛、食欲減退等,可持續數月。慢性期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或持續稀便,多為周期性短時間腹瀉,大便為表面漂浮黃色泡沫的稀便,惡臭,多在10次/d以下。腹脹、噯氣、厭食、惡心、但腹部絞痛少見。病程常可長達數年,兒童病例和嚴重感染者因長期吸收不良可導致消瘦,體重減輕,發育障礙,貧血等。如蟲體侵犯膽囊和膽管時,患者表現為膽囊炎和膽管炎癥狀,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惡心嘔吐,發熱,膽囊區壓痛等。病變累及肝臟,患者以肝區疼痛,肝大伴壓痛及肝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此外,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胃炎、闌尾炎等。
本病根據患者有腹瀉、腹脹、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感,糞便惡臭,并可發現藍氏賈第鞭毛蟲等一般診斷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