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臨床特征:為方便起見,將萊姆病分為3個臨床時期,但各期可相互重疊,且多數病例并不完全具備3期的臨床表現。
1)一期:被蜱叮咬后1個月內出現伴有臨床表現的、特征性的皮膚ECM,故而萊姆病又名慢性游走性紅斑。早期其他的表現具有典型的間歇性或可變性,對萊姆病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以紅色斑疹或丘疹始于攜帶伯疏螺旋體的蜱叮咬處,持續較長時間。當充血區擴大至1.5cm左右時,部分中間區帶清晰可見。病變外緣呈紅色,中心部偶呈紅色且質地堅硬,甚至形成皰疹或壞死。
2)二期:開始叮咬后的數周~數月,特征性表現為神經系統癥狀(腦膜炎、面癱、周圍神經根炎)和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房顫、陣發性房室傳導阻滯等)。
①眼部表現:可出現于萊姆病的各期,但常見于后2期。包括動眼神經、展神經、面神經麻痹,視神經病變(視神經炎和視盤水腫、視神經周圍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出血、滲出性視網膜脫離、黃斑囊樣水腫)等。
②鞏膜炎和鞏膜外層炎可能與伯疏螺旋體直接侵犯或其代謝產物的免疫反應有關。可以表現為復發性彌漫性前鞏膜炎、視盤水腫及黃斑囊樣水腫等。鞏膜外層炎在萊姆病的其他眼部疾病如泡性結膜炎、基質性角膜炎后發生,可能提示萊姆病未經治療的復發感染。
3)三期:叮咬2年后出現的特征性表現為關節炎,神經系統表現(神經精神病、脊髓炎、疲勞綜合征、精神障礙、癡呆、共濟失調等)。
二、診斷標準:
1.目前尚無統一標準。萊姆病的診斷依賴病史、臨床特征,培養出伯疏螺旋體即可確診。除由皮膚取活檢標本外,極少獲得成功。在鞏膜或表層鞏膜組織切片未發現伯疏螺旋體,關于萊姆病性鞏膜炎或鞏膜外層炎診斷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①病人曾有蜱叮咬史或皮膚游走性紅斑或曾在蜱流行區居住過。
②可伴有伯疏螺旋體抗體的血清學試驗陽性。
③眼部鞏膜炎或鞏膜外層炎合并有神經、皮膚、心臟和關節的異常;必要時行血液或眼內液或腦脊液等培養找到伯疏螺旋體。
④抗生素治療有效。
⑤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眼病如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