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分類:
1.結核性鞏膜角膜炎和硬化性角膜炎(tubercular sclerokeratosis and sclerosing keratitis) 由鄰近鞏膜結核蔓延而來。開始在角膜緣出現睫狀充血,接著在相應的角膜周邊部出現深層浸潤(邊緣性角膜炎),然后融合成三角形或舌形深層浸潤,嚴重時呈瓷白色(硬化性角膜炎)。病程進展遲緩,時好時壞,每次發作都遺留瘢痕和新生血管形成,最后形成廣泛角膜瘢痕或角膜葡萄膜炎而導致失明。
2.結核性角膜基質炎(tubercular parenchymatous keratitis) 多發生于青年女性,單眼受累??捎舌徑?a >病灶感染所致或對結核菌素過敏有關。好發于角膜下方,浸潤多在基質中層和深層,常局限于一定區域內,表現為灰黃色結節狀浸潤。由于混濁擴大、融合,有時也可呈彌漫性浸潤。新生血管深淺不一,表層血管在形態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很少有毛刷狀血管翳形成。角膜后壁常有黃色油脂樣沉著物或假性前房積膿形成。病程緩慢,時愈時發,可延續數年之久。最后遺留瘢痕(或鈣化)混濁,視力嚴重受損。
3.結核性中央性角膜炎(tubercular central keratitis) 臨床表現與單孢病毒性盤狀角膜基質炎極為近似,但無淺層角膜炎病史,角膜感覺正常,睫狀充血輕或無。新生血管先出現于深部,僅在晚期才有表層新生血管出現。痊愈后遺留中央區白斑,并呈鈣化樣變性。
4.結核性角膜潰瘍(tubercular corneal ulcer) 非常少見。常發生于與球結膜相鄰近的角膜周邊部,也可由于角膜基質炎侵犯上皮而形成潰瘍。角膜淺、深層均有新生血管侵入,病情頑固,久治不愈,常可引起混合感染和發生角膜穿孔,造成嚴重后果。
5.泡性角膜炎(phlyctenular keratitis) 多數是對結核菌蛋白過敏所致,青少年較多見。患者身體其他部位常有活動性結核灶存在。角膜內有1mm直徑圓形或卵圓形灰黃色浸潤灶,常伴有血管伸入,稱為束狀角膜炎。反復發作,病灶此起彼消,左右眼交替發生,延綿多年。愈后遺留角膜瘢痕,影響視力。
根據患者多有結核病史,胸透檢查結果及OT試驗陽性,單眼患病及特征性的角膜體征,診斷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