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分類:
為了控制結核病的流行,應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增強免疫力,降低易感性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防治系統 建立、健全各級防癆機構,負責組織和實施治、管、防、查工作。制定防治規劃,開展防癆宣傳、教育群眾養成良好文明衛生習慣,培訓防癆業務技術人員,評估實施國家結核病防治工作規劃(NTP)的防治效果。
2.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病人 對廠礦、服務性行業、學校托兒機構工作人員及兒童玩具制作人員等定期健康檢查。對普查或門診發現的患者應及時、徹底治療。提高綜合醫療機構的早期診斷水平,避免漏診和誤診。對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兒童的家庭成員或排菌者周圍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查出必治、治必徹底才能控制并減少傳染源,防止耐藥慢性病例的形成和積累。
3.接種卡介苗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是一種無毒牛型結核菌活菌疫苗,接種后機體反應與低毒結核菌原發感染相同,產生DTH及獲得特異性免疫力。雖然不足以預防結核,但可以顯著降低兒童發病或減輕病情,特別是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結核病的發病。我國規定新生兒出生后即接種BCG,每隔5年對結核菌素陰轉者補種,直到15歲。對邊遠低發病地區進入高發區的新生和新兵等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亦必須接種BCG。對已患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愈后未滿1個月或有慢性疾病的兒童禁忌接種。近代的研究認為在低感染率、低患病率國家接種BCG已無意義。在高疫情國家尤其是我國,新生兒仍需接種BCG,并被納入計劃免疫范圍,但加強接種已停止執行。近10余年來研究開發新疫苗已成為新動向,以期提高BCG的免疫保護效果,如BCG重組DNA、結核DNA疫苗等。
4.化學預防 我國規定對兒童和青少年新感染者以及存在發病高危因素的結核菌素陽性者給予化學預防,INH 300mg/d,口服,持續1年,定期進行肝功能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