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性葡萄膜炎癥狀診斷
一、癥狀:
1.先天性感染:
1)全身表現:
典型皮膚所見包括紅斑,很快發展為成簇的水泡,以后呈紅斑底和其上面的金黃色痂,這種改變可見于眼瞼、口周圍和軀體。常有腦炎,是HSV感染的胎生并發病,往往表現急性發熱、嗜睡以及癲癇發作。胎生期腦炎可引起先天畸形,如小頭腦內鈣化。還可引起其他疾病如食管炎、咽炎、鼻炎、肺炎、肝炎、肝脾腫大、腎小球腎炎、淋巴結炎、腸炎等。
2)外眼部表現:
新生兒HSV-Ⅱ感染的疾病往往發生于生后2~14天,有1/6新生兒發生眼病,少數病例僅有眼部侵犯。最多見的眼病是結膜炎,其次是角膜炎,表現為彌漫性角膜上皮熒光素著染,也可有大的上皮缺損,如地圖樣潰瘍或典型樹枝狀潰瘍。
3)葡萄膜炎:
多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或視網膜脈絡膜瘢痕。在黃斑部和后極部有黃白色點狀病變,血管周圍有白鞘或出血,玻璃體炎癥混濁;萎縮瘢痕病變邊緣有色素,血管迂曲。有時表現為急性壞死性視網膜炎,也可發生虹膜炎。其他可有白內障、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和小眼球。
2.后天感染:
1)全身表現:
兒童和成年人HSV-Ⅰ感染與胎內感染相同,也發生皮膚皰疹,好侵犯表皮和黏膜的任何部位,特別好發于皮膚和黏膜的交界處,多在口角、唇緣、鼻孔周圍。外生殖器部亦可發生,男性多位于包皮、龜頭;女性多位于陰唇、宮頸。開始時皮膚有灼熱感和癢感,微紅,繼而出現成簇的小米粒大小的水皰。這種水皰位于表皮的深層,內含有透明漿液。鏡檢可見氣泡狀細胞及嗜酸性核內包涵體,真皮層有輕度細胞浸潤和毛細血管擴張。
HSV-Ⅰ感染常伴有發燒、淋巴結炎、食管炎等。嚴重者可引起腎炎、腸炎以及腦炎等。
2)外眼表現:
可引起結膜炎,球結膜充血水腫。最多見者是角膜炎,角膜知覺減退。主要有兩種皰疹性角膜炎。
①上皮性角膜炎:有點狀或星狀角膜炎、樹枝狀角膜炎以及地圖狀角膜炎。
②實質性角膜炎:A.盤狀角膜炎:在角膜中心部或旁中心部實質層呈盤狀水腫;B.壞死性角膜炎:角膜實質內以炎性細胞浸潤及組織壞死為特征,為局灶性或較彌漫,其上皮完整也可崩潰形成潰瘍,常合并前房積膿。
3)皰疹性葡萄膜炎有以下幾種:
①皰疹性角膜-虹膜睫狀體炎:
一般認為是由角膜感染的直接擴散或毒素以及變態反應引起。可分為輕重兩型:輕者最為多見,為一過性炎癥反應,常發生于樹枝狀角膜炎,前房少許浮游物和KP。由于炎癥輕,又有角膜病變容易被忽視。虹膜炎癥可隨角膜病的好轉而消失。重者發生于皰疹地圖狀或盤狀角膜炎的病變過程中。KP多位于角膜病變的后壁。炎癥持續的時間較長,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如虹膜后粘連、繼發性青光眼等。
②皰疹性虹膜睫狀體炎:
是葡萄膜本身的病毒感染,并不伴有角膜炎,但多有皰疹性角膜炎的病史。臨床和實驗證明葡萄膜組織內有病毒存在。發病急、疼痛明顯,往往有細小KP或羊脂KP,可伴有角膜水腫和后彈力層皺褶。房水混濁,常發生前房積血。有時虹膜有限局性病變。愈后常發生虹膜后粘連、限局性虹膜萎縮,形成限局性白斑。也有少數病例虹膜炎先于角膜炎。復發性眼皰疹也可僅表現為虹膜睫狀體炎而沒有角膜炎。嚴重的并發癥是繼發性青光眼。其發病機制是炎癥影響了小梁網。Melame曾報告一例本病引起繼發性青光眼的病理檢查,表明有單核細胞小梁炎,在小梁間隙主要是淋巴細胞,大多數小梁內皮細胞變性,小梁間隙可見胞質內容物和細胞碎片;大多數小梁束腫脹,皮質帶增厚,很多活性小梁細胞脫落,偶爾在崩解的小梁細胞漿內可發現病毒樣微粒。
③皰疹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較為少見,但隨著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的病人增加而有所增加。成年人發生皰疹性眼內病變,常合并全身性炎癥,如果無全身性皰疹則其診斷是困難的。早期眼底檢查發現視網膜靜脈旁伴白鞘和(或)火焰狀出血,動脈變細迂曲和視網膜水腫,有時有絮狀混濁。眼底周邊部和赤道部有多發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有些病例有細小玻璃體混濁。多發病變以后形成RPE和脈絡膜萎縮。在黃斑和后極部可有黃色滲出,經適當治療滲出可消退,遺留色素增生的瘢痕。病情嚴重者特別是HSV腦炎患者可伴有視盤水腫、視神經炎、動靜脈閉塞、視網膜出血,甚至發生滲出性視網膜脫離。視盤水腫和以后的視神經萎縮是顱內壓升高伴于腦膜腦炎的晚期所見。有的病人可發生視網膜壞死。
眼組織病理表現急性和慢性炎癥。視網膜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變厚壞死,脈絡膜和鞏膜內可見淋巴細胞和多核巨細胞。視網膜細胞內偶見核內包涵體。電鏡證明病毒顆粒在核的碎片內,視神經和視網膜內有巨噬細胞的細胞漿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