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擊征癥狀診斷
一、癥狀
撞擊征可發生于自10歲至老年期的任何年齡。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傷史,相當多的患者與長期過度使用肩關節有關。因肩袖、滑囊反復受到損傷,組織水腫、出血、變性乃至肌腱斷裂而引起癥狀。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腫與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相似,易使診斷發生混淆。應當把撞擊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癥進行鑒別,并區分出撞擊征屬于哪一期,此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各期撞擊征的共同癥狀:
1.肩前方慢性鈍痛 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癥狀加重。
2.疼痛弧征 患臂上舉60 °~120°范圍出現疼痛或癥狀加重。疼痛弧征僅在部分患者中存在,而且有時與撞擊征并無直接關系。
3.礫軋音 檢查者用手握持患臂肩峰前、后緣,使上臂做內、外旋運動及前屈、后伸運動時可捫及礫軋聲,用聽診器聽診更易聞及。明顯的礫軋音多見于撞擊征2期,尤其是在伴有完全性肩袖斷裂者。
4.肌力減弱 肌力明顯減弱與廣泛性肩袖撕裂的晚期撞擊征密切相關。肩袖撕裂早期,肩的外展和外旋力量減弱,有時系因疼痛所致。
5.撞擊試驗 檢查者用手向下壓迫患者患側肩胛骨,并使患臂上舉,如因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即為撞擊試驗陽性。NeerⅡ認為本試驗對鑒別撞擊征有很大臨床意義。
6.撞擊注射試驗 以1%利多卡因10ml沿肩峰下面注入肩峰下滑囊。若注射前、后均無肩關節運動障礙,注射后肩痛癥狀得到暫時性完全消失,則撞擊征可以確立。如注射后疼痛僅有部分緩解,且仍存在關節功能障礙,則凍結肩的可能性較大。本方法對非撞擊征引起的肩痛癥可以作出鑒別。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及試驗、X線片、磁共振、超聲波檢查、關節造影等可確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