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火器性顱腦開放傷癥狀診斷
一、癥狀
開放性顱腦損傷的臨床表現,因致傷因素、損傷部位的不同及有無繼發性出血或感染而各異。
1.全身癥狀
(1)意識改變:開放性腦損傷病人意識變化差別較大,輕者可以始終清醒,例如,銳器穿刺傷,若未傷及功能區,又未引起顱內出血,則情況往往良好。重者可出現持續昏迷,如果傷及腦干或丘腦下部時,病人常有去皮質強直及高熱等表現;若繼發顱內血腫,亦可引起腦疝征象。
(2)生命體征:開放性腦損傷多有失血,故常呈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表現。即使是伴有顱內血腫,其生命體征的變化也多不典型。
(3)復合傷:復合傷的存在是引起休克的又一常見原因。常見的復合傷多為胸腹閉合性損傷。若顱腦傷重于復合傷時,臨床征象大多以腦傷為主,容易漏診復合傷,特別是對有意識障礙的病人,不可忽視全身體格檢查。
(4)癲癇:較閉合性腦損傷多見,傷后早期癲癇可能與損傷的刺激或腦皮質挫傷有關。局限性凹陷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腫、腦挫傷、軟腦膜下或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晚期出現的感染、腦膜腦瘢痕,都是引起癲癇的因素。
(5)顱內感染:開放性腦損傷常有異物、骨片、毛發被帶入顱內,腦內創道又是良好的培養基,故較易感染。感染初期多為腦膜炎及化膿性腦炎,病人常有頭疼、嘔吐、頸強直、高熱及脈速等毒性反應。晚期則往往形成腦蕈和(或)腦膿腫。
2.局部體征
多有面部致傷史,顱面部都有創口。頭部開放傷重者可見傷口哆開,顱骨外露,腦漿外溢,病人也常處于瀕危狀態。輕傷者局部傷口可以很小,甚至被頭發所掩蓋,有時系鋼針、鐵釘、竹筷等致傷物,經眼眶、鼻腔或耳道刺入顱內。檢查時應注意創口的大小、方向及深度,對留置在創內的致傷物,暫勿觸動,以免引起出血。根據受傷的部位、失血的多少或有無大量腦脊液流出,可以判斷腦原發傷情況及有無靜脈竇或腦室穿通傷。
3.腦部癥狀
因受傷部位和范圍而異,常見的腦功能損害有: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及視野缺損等;腦神經損傷多見于嗅、視、面及聽神經;嚴重的開放性腦損傷可累及腦干或基底節等重要結構,病人臨床表現重篤,預后不良。
二、診斷
開放性顱腦損傷一般易于診斷,根據病史、檢查傷口內有無腦脊液或腦組織,即可確定開放性損傷的情況。X線平片及CT掃描更有利于傷情的診斷。少數情況下,硬腦膜裂口很小,可無腦脊液漏。
1.X線平片檢查 對了解顱骨骨折線走向、凹陷深度、顱內異物、骨碎片分布以及氣顱等情況均十分重要,只要病人情況許可,應作為常規檢查,包括正側位和凹陷區的切線位照片。
2.CT掃描檢查 可以看到確切的損傷部位和范圍,并能對異物或骨片的位置、分布作出精確的定位。特別是當顱內繼發血腫、積液或后期的腦積水、腦腫脹、腦穿通畸形及癲癇病灶均有重要診斷價值。
3.腦血管造影 主要針對開放性顱腦損傷后期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如外傷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瘺。在沒有CT設備的情況下,腦血管造影仍不失為重要的診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