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短結腸癥狀診斷
一、癥狀
多為生后就發病。臨床表現與高位肛門直腸畸形相似:肛門閉鎖呈痕跡狀,不膨滿也無沖擊感。個別病兒肛門發育正常,僅直腸閉鎖。無瘺管或瘺管較小者,生后就出現低位腸梗阻癥狀:明顯腹脹,腹壁緊張、發亮,淺靜脈擴張;瘺管較大者,經尿道或陰道排泄胎便和氣體,雖然排便位置異常,因排便通暢而無腹脹,故就診或發病時間較晚。如果短結腸內神經節細胞減少或缺如,則有慢性便秘癥狀。
李振東等報道的10例病兒,9例短結腸有瘺管,其中4例結腸膀胱瘺,3例結腸陰道瘺,2例結腸尿道瘺;Chadha等報道的32例男性病兒,29例有結腸膀胱瘺,另3例無瘺者,分別為Ⅱ、Ⅲ、Ⅳ型短結腸病兒,Ⅱ、Ⅲ型者,瘺被連在膀胱后壁的短小纖維條索代替,Ⅳ型者短結腸遠端呈盲端位于盆腔內;9例女性病兒中,6例有高位結腸陰道瘺,另3例為一穴肛畸形。
并發畸形:李振東等報道的10例病兒,8例并發梅克爾憩室、闌尾缺如、短小腸、腹壁疝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畸形;Chadha等報道的41例病兒,在泌尿生殖、消化、骨骼、心血管等系統有53個畸形:其中14例膀胱輸尿管反流,5例雙闌尾,單側腎缺如、腎積水、梅克爾憩室及部分骶骨發育不良各4例,3例為一穴肛,痕跡形闌尾、腸旋轉不全、單側睪丸下降不全、分隔陰道、多發脊椎半椎體各2例,以及其他少見畸形。
二、診斷
高位肛門直腸畸形伴先天性短結腸的發病率較高,因而,臨床診斷高位肛門直腸畸形后,要進一步做X線檢查,以便確定是否有先天性短結腸。X線的特征性改變是診斷先天性短結腸的主要依據,影像特征為:正立位腹部平片上有大液平面,寬度超過腹腔最大橫徑的50%;經尿道或陰道的瘺孔造影,遠端結腸呈巨大囊袋狀改變。還要盡可能對病兒做全面檢查,以便發現其他致命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