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根據胰液每天引流量,可將胰瘺分為高流量和低流量胰瘺,亦可分為輕度胰瘺(<100ml/d)、中度胰瘺(100~500ml/d)、重度胰瘺(>500ml/d)。輕度胰瘺早期可僅表現為引流液淀粉酶增高,而無其他癥狀。重度胰瘺早期常表現為腹部明顯觸痛、心動過速、呼吸急促,或者病人輕度煩躁不安,合并感染時有腹膜炎表現。引流液淀粉酶常明顯增高,但這并非其不可缺少的特點。丟失大量含有水、電解質和蛋白質的胰液,補充不及時,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以及營養物質消化吸收障礙,表現為消瘦和營養不良。丟失過多的堿性胰液可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瘺口周圍皮膚水腫糜爛,形成潰瘍甚至導致出血。亦可因引流不暢致瘺管的皮膚先于胰瘺而愈合,形成假性胰腺囊腫。
1.胰腺內瘺
胰腺與十二指腸或高位空腸形成內瘺以后,漏出的胰液直接進入腸道,可緩解原有的假性胰腺囊腫或感染的胰周膿腫帶來的癥狀和體征,甚至自愈。如原來即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內瘺形成后未引起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病人亦無特殊表現。形成結腸內瘺時,由于胰液丟失,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低鈉、低鉀和低鈣血癥,以及消化不良、代謝性酸中毒、營養不良等。
2.胰腺外瘺
大多數是在手術后發生,一般認為手術后1~2周是胰瘺的好發期。低流量胰瘺或小型胰瘺除可引起外瘺口周圍的皮膚改變外,一般無其他臨床表現。高流量胰瘺或中、大型胰瘺可以出現與結腸內瘺相似的臨床表現。沒有與消化道相通的、純胰腺外瘺的漏出液是無色透明的清亮液體,胰淀粉酶含量>2萬U/L(索氏單位,下同);混有淋巴漏出液時,淀粉酶含量為1000~5000U/L;漏出液呈混濁、帶膽汁色、綠色或黑褐色時,表明胰液已經與腸液混合,胰酶被活化,其腐蝕性可能引起組織的破壞、大出血等并發癥。如果并發出血、感染或腸瘺,則有相應的臨床表現。當胰瘺引流不暢時,病人可出現腹痛、發熱、肌緊張、白細胞增多等癥狀。
二、診斷
有腹部外傷、胰腺或胰腺周圍臟器手術或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病史,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明顯升高,且引流量每天超過50ml,即可診斷為胰瘺。Sano等認為,術后密切監測腹液淀粉酶含量變化,能夠及時確定胰瘺的發生及其轉歸趨勢。
應用于胰瘺的常用診斷方法有CT、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和瘺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