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心-耳綜合征有三大特征:Q-T間期延長、暈厥發作及耳聾。
心律失常是暈厥、猝死的主要原因。主要癥狀是短程的暈厥發作,常因激動、生氣、憂慮、過度疲勞等誘發。部分病例發作前有胸悶、心悸、嗅覺或軀體感覺異常等先兆,繼之眩暈、暈厥,持續數秒、十余秒或更長時間,并可表現蒼白、出汗、發紺、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癥狀,甚至猝死。發作后有數分鐘定向力障礙,部分還有惡心、嘔吐、頭痛和全身不適,疲倦或嗜睡,常被誤診為癲癇或癔病。輕度發作無意識喪失,可感到一時性心悸、胸部發脹、視力模糊或眩暈。發作次數不定,有時一天幾次,一年幾次,甚至一生中僅1~2次,初次發作多見于嬰兒或幼兒,也可延遲至青少年或更遲才發病,尤其是無耳聾者。
定向力:對時間、地點及人物,以及對自己本身狀態的認識能力。
定向力障礙:缺乏對人、地點、時間或環境的定向力。
癲癇: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后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后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后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于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失神發作(小發作):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癥。一次發作數秒至十余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癔癥,又稱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的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沒有器質性基礎。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遺傳,但性格因素,如情感豐富、暗示性強、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也可能成為癔病的誘因。
典型病例診斷不困難,如Q-T間期延長及T波改變不明顯,可于運動后再檢查心電圖,如出現Q-T間期更延長、T波大小交替,仍可診斷本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