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可由細菌、霉菌、立克次氏體及病毒致病。臨床主要可見三大類癥狀,即全身感染癥狀、心臟癥狀、栓塞及血管癥狀。
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不僅可以見到發熱,而且還以發熱為最多見、最重要的全身癥狀。年幼兒,尤其是2歲以下的小兒往往以發熱等感染中毒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甚至于掩蓋了心內膜炎的癥狀。除發熱外,患兒常伴有肺炎、腸炎、膿胸、皮膚感染、骨髓炎等。其心臟表現主要為心臟聽診雜音性質改變和產生新的雜音。其他癥狀則因栓塞累及臟器不同而見胸痛、咯血、頭痛、偏癱等。
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另一顯著特點是,患本病的小兒絕大多數均有原發心臟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臟病最為多見,本病極少發生在正常心臟。所以臨床上若遇有患兒原來存在心臟病,又見1周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熱,應高度警惕本病。此時應盡早、反復采取血培養標本,以明確診斷。
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熱是由感染所引發,所以若要有效的控制體溫,必須首先控制感染。這也是本病的治療關鍵所在。通常治療本病主張及早大量給予抗生素,且應選擇殺菌力強者聯合用藥,此外應加強護理,注意休息,注意飲食營養,必要時予輸血等治療。
二、診斷
1.發熱性疾病
如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者,需與傷寒,敗血癥,結核,風濕熱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相鑒別。
2.心力衰竭
以心力衰竭為主要表現伴有低熱或無發熱者,應與心臟病并發心力衰竭相鑒別。
3.風濕性心肌炎
活動性風濕性心肌炎與本病的鑒別較困難,因二者均可有發熱,貧血,血沉增快以及心臟損害,但如有栓塞,脾大,血尿,杵狀指及血培養陽性,特別是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有較大贅生物,則支持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
4.左房黏液瘤
有時本病和左房黏液瘤不易鑒別,但感染性心內膜炎患兒贅生物出現在左心房內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