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口狹窄癥狀診斷
一、癥狀
本病男女之比約為3∶2,發病年齡大多在10~20歲之間,癥狀與肺動脈狹窄密切相關,輕度肺動脈狹窄病人一般無癥狀,但隨著年齡的增大癥狀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勞動耐力差、乏力和勞累后心悸、氣急等癥狀。重度狹窄者可有頭暈或昏厥發作,晚期病例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臟腫大和下肢浮腫等右心衰竭的癥狀,如并存房間隔缺損或卵圓窩未閉,可見口唇或末梢指(趾)端紫紺和杵狀指(趾)。
二、體征
多數病人發育良好,主要體征是在胸骨左緣第2肋骨處可聽到Ⅲ~Ⅳ級響亮粗糙的噴射性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向左頸部或左鎖骨下區傳導,雜音最響亮處可觸及收縮期震顫,雜音強度因狹窄程度、血流流速、血流量和胸壁厚度而異。肺動脈瓣區第2心音常減弱、分裂。漏斗部狹窄的病人,雜音與震顫部位一般在左第3或第4肋間處,強度較輕,肺動脈瓣區第2心音可能不減輕,有時甚至呈現分裂。
重度肺動脈口狹窄病人,因右心室肥厚可見胸骨左緣向前隆起,在心前區可捫及抬興趣樣沖動感,三尖瓣區因三尖瓣相對性關閉不全,在該處可聽到吹風樣收縮期雜音,當心房內血流出現右向左分流時,病人的口唇及四肢指(趾)端可出現紫紺筆杵狀指(趾)。
二、診斷
1、詢問家族史了解遺傳情況,調查環境因素的影響,以探求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的病因.通過對住址的調查來了解孕母可能受到的環境致畸因素,母親生產時的地址 有時被用來代表早期妊娠的地址,以估計環境因素.調查了懷胎及生產時母親的地址,大約有24.8%的母親在開始懷孕與生產之間搬了家,因此觀察生產地址可 能降低先天性畸形與母親接觸環境的關聯的陽性.結果應要調查懷胎時住址的環境,主張生前檢查。
2、輕度肺動脈狹窄病人臨床上無癥狀,可正常生長發育并適應正常的生活能力可不需手術治療,中等度肺動脈狹窄病人,一般在20歲左右出現活動后心悸氣急狀態, 如不采取手術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會導致右心室負荷過重出現右心衰竭癥狀,從而喪失生活和勞動能力,對極重度肺動脈狹窄病人常在幼兒期出現明顯癥狀, 如不及時治療常可在幼兒期死亡。